孙倩倩;徐爱琴
下肢动脉炎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以中小血管的阶段性坏死性炎症为特点,好发于血管分叉处,会导致微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及器官的梗死.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以皮肤、关节、外周神经为常见[1].早期出现患趾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发展,患肢缺血加重,足部或者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在严重的缺血下,出现溃疡或者坏疽.
作者:于鸿至;王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黄青松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治疗咳嗽时,辨证上当辨咳嗽之外感内伤、阴阳寒热以及所涉及脏腑;治疗上常以“调理营卫”“疏和少阳”为治疗原则,兼以重视治疗禁忌;遣方用药上,擅长使用经典方药,并结合自身经验及临床表现加减变通,故常获良效.
作者:张凡;赵庚雷;黄青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颈型颈椎病又称上颈综合征,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导致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从而刺激后纵韧带与第1~4颈神经根,临床表现为颈部酸痛及沉重不适感,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有压痛[1-2].由于生活习惯及工作模式的改变,本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确,则可能向更加严重的类型发展恶化,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颈型是各类型颈椎病的发病早期,同时也是颈椎病治疗的佳时期[3].
作者:王姿雯;徐韬;张雨桐;杜佳蓉;周梦媛;杨紫艺;汪杏;赵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类药物配伍治疗,分析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变化、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绞痛稳定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类中药能够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疾病的治疗率.
作者:梁永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辛伟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辛教授认为虚、毒、湿热、瘀相互夹杂,病乃滋生,正气虚弱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之本,感染邪毒是发病的关键.治疗上提出应以益气扶正、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判断正邪主次矛盾酌情处之.
作者:梁超;辛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曹志群教授治疗久泻的经验.曹教授认为临床所见久泻多为脾虚、肾虚、肝郁三因交错,针对其非单一的成因,治疗上也应各有兼顾:因久泻以脾虚为主,基本方用七味白术散,兼有肾虚则合入二神丸,若伴肝郁则可加用痛泻要方、四逆散.
作者:李祥铉;姜璐;曹志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处方规律.方法:对中国生物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文献109篇,涉及腧穴86个,1037穴次;其中任脉、肺经、肾经、胃经腧穴应用频次较高;颈项部腧穴和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较常用;阴虚肺燥或肺肾阴虚是慢性咽炎常见的证型,天突→列缺→照海是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经典的配伍;传统毫针刺是临床治疗慢性咽炎常用的刺灸手段,主穴操作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咽炎以局部取穴结合循肺、肾经等取穴为指导原则,重视辨证选穴和交会经配穴,主穴刺灸操作以毫针刺平补平泻为主.
作者:袁宏洁;罗婷婷;金红娇;朱昕昀;李香蕾;杨蕾;李梓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在众多致病要素中,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还未能完全阐释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及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信号通路的传导机制在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存在着Wnt/β3-cate-nin、MAPK、NF-κB、Notch、PI3 K/Akt等多种信号传导机制的改变,这些细胞信号通路相互交叉影响构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共同调控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对于细胞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将是阐明椎间盘退变原因的主要方向之一,也将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新的思维方向.现将近年来椎间盘退变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谢芳;吴官保;冯帅华;杨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针刺疗法是在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针刺人体,以调和人体气血、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具在我国医学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巨大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临床治疗.从多年临床疗效观察,实施的针具在针刺治疗不同的疾病及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现就古今针具的发展对临床针刺治疗带来的影响作如下探讨.
作者:盛张倩;许军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各26例,对照组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外用复方樟脑乳膏,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1%,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倩倩;徐爱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黄莺教授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论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经验.黄教授将该病主要分为肝肾阴虚证和血虚风燥证进行论治,并结合相应的西医治疗、传统外治疗法以及得当的皮肤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肖丹;文舒;张亚宁;张敏;严旭洪;黄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总结钟颖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经验.钟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归纳为脾肾亏虚、浊毒内阻,临床治疗提倡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故以健脾益肾排毒为法,拟排酸护肾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何勋;钟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法为主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进行临床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能量合剂等进行治疗,治疗组予生脉注射液和三七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养阴祛瘀法为主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牛喜平;段艳菊;刘铃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阴虚火旺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刘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银翘散是儿科临床常用方,郝瑞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专业20年余,在临床中运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常见时令病每获佳效,现介绍验案2则如下.1 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性龈口炎是1~3岁幼儿常见的口腔炎.患者突起口痛、流涎、口臭、拒食,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40℃).早期在口腔黏膜出现水疱,常见约2~10mm大小、覆以黄灰色伪膜的病变,膜脱落后,遗有溃疡.病变常见于舌与颊黏膜上,但口腔内其他部位也可累及.疱疹性龈口炎是由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作者:郭金萍;郝瑞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是指缺血的肠道在恢复血流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小肠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宫之一,在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感染和肠移植等情况下,均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IRI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局部的组织损害,而且可以导致肠内细菌移位,引起网状内皮系统的反应,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发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和复方制剂2方面对肠IR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作者:张云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28例.治疗组予中药岩灵汤治疗,对照1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2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8d.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浆D-2聚体定量、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1组为71.43%,对照2组为89.29%,治疗组及对照2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2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均有较好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蔡格;曾松林;吴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孙达武教授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经验.孙教授在临床诊疗上重视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病因病机的辨识,坚持整体观念,做好“望”“摸”诊,结合症状体征,明确诊断,强调整复手法在治疗上的关键性作用,注重防治结合.
作者:金成鹏;李益亮;刘卓;孙绍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蓝青强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临床分为4型辨证论治.脾虚温盛型治以健脾化湿,和中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或资生丸加减;湿邪过盛,大便水样者用胃苓汤或藿香正气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温肾,固肠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对顽固性久泻则用自拟健脾温肾止泻方治疗;肝旺脾虚型治以柔肝健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味;寒热错杂型治以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或乌梅丸加减.同时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因人制宜,起居饮食有节.
作者:黄夏冰;王馨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边教授从血热、血瘀、血燥论治,根据其临床经验研制出牛皮癣1号及药浴V号以治疗血热型白疤,牛皮癣2号及K4(1%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以治疗血瘀型白疤,牛皮癣3号(血燥方)内服及清热湿肤方外洗以治疗血燥型白疤,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郝晓莉;倪海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