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庆山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9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混合痔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1h、4h、8h之间的疼痛评分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大于8小时之后患者的疼痛均有所缓解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影响,有利于缓解疼痛给患者提供满意护理服务,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作者:岳庆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PDCA 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PDCA 循环管理)各31例。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8例(90.3%),并发症发生3例(9.7%);对照组护理满意21例(67.7%),并发症发生12例(38.7%)。试验组文件书写、健康教育、操作技术、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丽;杨红;付美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实验组接受抗生素联合期待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对比差异不大,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肺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永芹;李淑红;袁新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我院临床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容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本文中将以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2013年1月(整治前)至2015年12月(整治后)期间门诊、住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强度(DDD)以及药敏试验送检率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对抗生素使用的影响。结果:整治后,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DDD、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以及药敏试验送检率均达到相关要求标准。结论:通过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能够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
作者:屠志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包虫病亦称棘球蚴病,是因棘球绦虫续绦期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寄生虫病。棘球蝴可寄生在动物和人体任何部位,同时累及多个器官,对人类和牲畜造成巨大威胁。研究包虫病的流行特点及现状是防治包虫病的前提和关键,深入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项目,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中心对近几年的调查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政策。
作者:杨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治疗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无创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后,效果为94.7%,对照组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后,效果为75.8%,两组间进行比较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对支气管哮喘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桂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托拉噻米:是长效吡啶磺酰脲类强效袢利尿剂。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通过利尿和排钠,减轻血管内外过多的液体,降低心室壁压力,提高泵功能。其作用于亨利氏髓袢升支粗段,抑制 Na+、K +、2Cl+载体系统,使尿中 Na+、K+、Cl -和水的排泄增加。但对肾小球的滤过率,肾血浆流量或体内酸碱平衡无显著影响。适用于需要迅速利尿或不能口服利尿剂的充血性心率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脏疾病所致的水肿患者。多巴胺:是具有拟交感活性的正性肌力药物,能刺激心脏的β1肾上腺受体,激活腺苷环化酶,使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促进 Ca2+进入心肌细胞膜,选择性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改善心功能。小剂量多巴胺激动多巴胺受体,选择性地扩张肾血管床,改善肾灌注,引起尿量增加。二者在心内科为常见药,在临床联合应用中,发现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现将个案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铁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手段。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则通过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饮食以及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过计算后为100%以及80%,数据间经比对 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在对中毒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应加入饮食以及心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其恢复时间。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执行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优质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及护理满意度等几个方面上,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显著都比执行前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较好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普荣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分别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 组和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6±1.04)d,(4.11±0.87)d ;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2h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接近,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梦妮;廖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三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7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加服奥拉西坦。对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巨大儿与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元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肥胖的标准的规定,按照孕前体质指数(BMI)将45例孕妇分为 A、B、C 三组,A 组为孕前超重组,BMI≥25。B组为孕前正常体重组,18.5≤BMI≤25。C组为低体重组,BMI<18.5。以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科学院(IOM )的孕期增重推荐值(2009)为依据:肥胖孕妇5~9kg、超重孕妇7~11.5kg、低体重孕妇为12.5~18kg ,将45例孕妇分为 D、E、F 三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的相关性。结果:巨大儿出现4例,发生率8.8%。巨大儿发生率与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呈正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高的是 A组,B组次之,C组少。结论:巨大儿出生率与孕前BMI、孕期增重紧密相关,对围产期孕妇体重进行合理控制,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有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巴合提努尔·托合托孙;彭久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为了解和掌握侯马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情况,促进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妇女因宫颈癌引起的死亡,并为制定全市妇女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要求,我们于2012年9月-2015年11月对全市10480例35-65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艳;郝春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静脉给药作为常用、直接、有效的护理医疗手段。合理选择静脉穿刺工具,不但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更减轻了护理人员劳动强度;随着护理医疗科学水平的发展,静脉给药不同的路径优势和劣势日出水面。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根据不同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路径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立姿;闫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慢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用芬必得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慢性头痛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鑫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质量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1月,筛选泌尿外科患者,分为常规组(n=108)、干预组(n=109),分别给予常规疼痛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急性疼痛发生率、追加镇痛药物率、入睡困难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术后5日内VAS(3.5±1.2)分,常规组则为(4.6±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开展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疼痛管理质量。
作者:焦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陈某某,女,23岁,2010年12月14日初诊。经期腹痛已二年,每次行经前烦躁不安,头两侧胀痛,胸膈及脊背胀闷不舒;经来腹痛难忍,呕吐腹泻;经期眼睑浮肿,腰酸痛。平时胸胁胀满,噫气,不欲饮食。末次月经2010年12月7日,色黑有块,五天净。脉象沉弦而涩,舌质淡红,苔薄白。
作者:王小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护理工作人员60名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结果:经过本院分组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薛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关节镜下锚钉植入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30例肩关节bankart损伤患者,术前均实施X线与 M RI检查,给予关节镜下锚钉植入进行治疗,术后给予肩关节康复早期训练,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等。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是(12.3±2.7)个月。治疗后,肩关节 bankart 损伤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与功能评分分别是(0.53±0.02)分、(33.6±5.2)分,治疗前分别是(3.56±0.21)分、(20.0±2.5)分,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锚钉植入治疗肩关节 bankart损伤的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罗廷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 HPLC -ELSD法测定他唑巴坦钠中钠离子含量。方法:采用 Waters Spherisorb SCX 离子色谱柱(150mm *4.6mm ,5μm),以0.05mol/L 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8)-甲醇(9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 ,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 ,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雾化温度为50℃,载气(氮气)压力为25psi ,动力级别为100%。结果:钠离子在浓度1μg/ml~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r=0.9998;检测限为0.5μg/ml ,定量限为1.0μg/ml ;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9.0%、100.6%、99.4%,RSD 分别为1.5%、2.4%、0.7%。结论:本方法通用性好,专属性强,线性范围宽,耐用性好,可用于他唑巴坦钠中钠离子含量的测定。
作者:颜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