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梅
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有26例抢救成功,而观察组有32例抢救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81.3%明显提高( P<0.05)。两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分别为:(3050.3±64.6)ml ,(1649.5±26.5)ml。观察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覃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霉菌性阴道炎行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用药疗法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接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抽选(100例),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对照组(基础药物疗法)、研究组(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用药疗法),疾病治疗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病症缓解48例,缓解率为96.0%;对照组预后疾病缓解40例,缓解率为80.0%,两组缓解率有区别( P<0.05)。临床随访半年发现,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4.0%,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6.0%,两者复发率有区别( P<0.05)。结论:临床针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行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用药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降低预后复发,提高整体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罗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措施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4例创伤骨科患者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全体患者均使用镇痛药物进行减轻疼痛。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同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 VAS评分分别为(7.45±1.33)分和(7.54±1.28)分,两组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 VAS评分分别为(3.23±1.17)分和(5.56±1.45)分,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疼痛护理措施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适合于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水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会诱发多种疾病。2002年“全球睡眠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5.4%的人存在睡眠障碍[1]。睡眠由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由人体自身的稳态和内部昼夜节律来决定,稳态一般决定睡眠质量,而内部昼夜节律决定睡眠的时间。在睡眠障碍中,由个体睡眠-觉醒周期与所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称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CRSD),它以失眠和(或)白天过度嗜睡,影响生活质量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国际睡眠疾病(ICSD III)的分类标准[2],CRSD 包括7大类9种以上的疾病,其中以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为常见。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DSPS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将就目前该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综述分析。
作者:洪肖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进行调查,并对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黄平县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所有疫苗接种疑似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收集,调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相应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中注射脊灰疫苗1例,注射百白破疫苗的3例,注射A 群流脑疫苗的1例,乙脑疫苗1例,狂犬疫苗3例,其中有8例患儿为一般反应,有1例患儿为异常反应,无偶合症、心因性反应病例。结论:疫苗接种会给部分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疗效,并分析药理学机制。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病牛15头(24个患病乳区),分别给予消炎膏、中药透皮剂治疗,另选择30头健康奶牛,检查血清抗炎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3.3%、愈显率100.00%高于对照组45.8%、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 GCH -PX、CAT 、SOD 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疗效较好,可能与其可增强奶牛抗炎等多靶点作用有关。
作者:徐芳;吴修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认知护理以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效果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乙肝患者认知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了防止卡介苗接种致化脓性感染的发生以及在发生卡介苗接种致化脓性感染后能够得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先将伤口处的脓液引流干净,用0.9%生理盐水10ml清洗创面,再将利福平粉敷于创面处,盐酸金霉素眼膏涂抹于创面周围,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每日换药,直至伤口结痂。结果:患儿全身状况良好,创面处的结痂已经开始脱落,除结痂处周围皮肤颜色正常。结论:为了防止此类化脓性感染的发生,接种人员严格掌握卡介苗皮内注射接种技术是关键。为了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应加强接种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定期对接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严格考核,考核通过者才能成为专业接种人员。接种卡介苗后应告知家人或监护人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正常反应,并且定期回访,主动询问2-4月龄的儿童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
作者:白连洪;姚菲;沈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PDCA 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PDCA 循环管理)各31例。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8例(90.3%),并发症发生3例(9.7%);对照组护理满意21例(67.7%),并发症发生12例(38.7%)。试验组文件书写、健康教育、操作技术、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丽;杨红;付美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应用于胃肠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采用细节管理,对比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较对照组的5.1%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8.3%,较对照组的85.1%明显提高( P<0.05)。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胃肠外科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PFNA 内固定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股骨粗隆间 PFNA 内固定患者8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不同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组(围术期护理),护理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病症优良率为95.3%,低于81.4%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股骨粗隆间PFNA内固定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符明丽;吕燕;李玲莉;臧庆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度、Ⅲ度直肠前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Ⅱ度、Ⅲ度直肠前突患者30例,使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进行治疗,同时记录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Ⅱ度、Ⅲ度直肠前突的患者都顺利完成了自动痔疮套扎手术的治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8±2.13)min ,术后VAS平均评分为(3±1.24)分;患者治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行对症治疗以后,都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死亡。结论:使用自动痔疮套扎手术来治疗Ⅱ度、Ⅲ度直肠前突患者,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字再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阶段,在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胃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诊疗方式,并且已经成为治疗胃肠道和胰胆管道病症微创治疗的可靠手段之一。然而,在胃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消毒措施和感染等问题也被越来越重视,对胃镜及其附件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原体出现交叉感染的关键。为此,本文对三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消毒效果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实验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5年2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并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6.5)岁,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73.33%,实验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加入护理干预对此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氧气瓶的集中处理方式与优点。方法:统一收取我院临床科室已经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对其进行集中消毒,先用除垢剂、含氯消毒液浸泡冲洗氧气湿化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后用干燥柜将其干燥。结果:经抽取4月份已消毒并包装好12小时氧气湿化瓶12次,36小时氧气湿化瓶12次,48小时氧气湿化瓶12次,检查菌落合格率。同时在5月至12月集中处理的氧气湿化瓶中,随机抽取12小时后的湿化瓶并进行24次菌落检查,发现合格。结论:集中处理氧气湿化瓶,能有效提升湿化瓶消毒质量,对患者有良好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廷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为患者及长期陪护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行膀胱穿刺造瘘术38例患者及长期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技术指导。结果:38例患者及长期陪护者通过学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家庭自我护理技术,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正确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及家庭护理技术指导是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00例,合并冠心病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的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占73.0%、77.0%和83.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缺血性S T 左偏的患者分别占19.0%、38.0%和87.0%,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观察组(85.0%),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特征明显,预后效果差,临床医师应科学把握诊断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性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 U )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是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的病因。每年新兵入伍来队后,由于新换了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容易罹患消化道溃疡,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黄耀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执行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优质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及护理满意度等几个方面上,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显著都比执行前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较好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普荣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小切口切除术作用下,注重加强关于阑尾炎患者累计58例科学有效临床研究。方法: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时间范围内,于我院选择接受手术患者累计116例,同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对其累计分为两组。其中,对于治疗组累计58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小切口切除术着手。而关于对照组累计58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传统术式着手。然后进行临床疗效方面比较。结果:通过临床评价方面有关对比,关于术后恢复时间方面,以及患者切口大小,两组差异明显(P<0.05);同时,关于术后感染率方面,患者疤痕遗留率方面,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小切口切除术作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术后感染方面,可以得到充分降低;患者疤痕遗留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恢复,患者痛苦方面,也能得到有效降低。基于此,非常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卫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