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浊解毒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0例临床观察

温小凤;杨紫皓;彭瑶;解发良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痰浊瘀毒型, 中医药疗法, 降浊解毒汤
摘要:目的:观察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浊解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 对照组为86.0%,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TGAb、TPOAb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血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血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手法、牵引、理疗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血痹汤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 对照组为76.7%,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 对照组76.7%,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味血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曾庆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运用于微创外科的研究进展

    随着手术器械在安全性和术式的改进和升级, 椎间孔镜技术日趋成熟,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在微创外科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 其疗效确切, 适应症也越来越大, 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推崇.本文就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微创外科中的运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万祥;李枝发;潘汉升;陈锋;周先明;黄民锋;温永福;陈科;闫乾;黄中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降浊解毒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浊解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 对照组为86.0%,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TGAb、TPOAb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降浊解毒汤治疗痰浊瘀毒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小凤;杨紫皓;彭瑶;解发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活血化瘀方药抗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心肌纤维化是指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过量沉积, 胶原浓度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 各型胶原比例失调及排列紊乱, 其病理基础是心肌间质数量所占心肌组织比例的增加.心肌间质是由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F) 、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 MF) 、周细胞、瓣膜间质细胞 (Valvular Interstitial Cells, VICs) 等多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 (ECM) 组成的纤维结缔组织[1].心肌纤维化、重塑的过程可引起心肌功能、代谢及传导的异常, 从而导致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2].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心肌病等中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心肌纤维化的发生.现将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活血化瘀方药抗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龙雨;邓娟娟;王璇;罗尧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2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 (心胆气虚型) 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心胆气虚型) 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治疗组脱落1例) .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 对照组为80.0%,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 治疗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 疗效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

    作者:李秋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 治疗组予以紫贝止咳颗粒治疗, 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诱导痰上清液中P物质 (SP) 、白介素 (IL-8) 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 对照组为82.5%,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咳嗽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SP、IL-8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紫贝止咳颗粒可有效改善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患者症状, 疗效显著.

    作者:万益玲;范伏元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针灸治疗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 具有餐后饱胀、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是经检查无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2016年正式发布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提出该疾病属肠-脑互动障碍[1-2].有研究表明, FD与情绪障碍关系密切, 临床上多联合抗焦虑抑郁药和心理干预治疗[3].针灸治疗FD已被列入I级针灸病谱.近年研究表明针灸不仅可缓解FD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评分[4-6].因此, 本文就从肝论治FD的针灸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皇甫亚茹;胡幼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糖尿病胃轻瘫的相关机制研究及治疗现状

    糖尿病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 是一种公认的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 但不伴有胃机械性梗阻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1], 据国外文献报道, 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胃轻瘫[2].DG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早饱、餐后上腹饱胀及呕吐等症状[3].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

    作者:沙敏;黄天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益气开胃膏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益气开胃膏的质量标准进行提高研究.方法:采用TLC薄层色谱技术对益气开胃膏中黄芪、山楂、陈皮等中药进行薄层鉴别, 同时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所建立的TLC法能较好地鉴别方中所含的黄芪、山楂、陈皮, 斑点对应清晰, 阴性无干扰;黄芪甲苷在1.0472~20.94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黄芪甲苷平均回收率为99.50%, RSD为1.32%.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专属性好, 能较好地对益气开胃膏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可用于益气开胃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廖伟中;李养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王娟运用疏肝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经验

    介绍王娟教授运用疏肝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 痰凝血瘀, 自拟疏肝消瘿方治疗甲状腺结节,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 以资佐证.

    作者:吴利晗;薛茹冰;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除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外, 治疗组采用健脾润肤膏方口服, 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 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CORAD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05), 且治疗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文珍;陈梦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颉敏琴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介绍颉敏琴副主任医师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颉师认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发展过程中多虚实寒热错杂, 故以具祛风除湿、通阳散寒、滋阴清热作用之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治之, 临证时随症加减, 获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 以资佐证.

    作者:宋仙芝;王治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慢性难愈合创面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 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压疮、动静脉溃疡、癌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1].该疾病由于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 致使创面存在持续的感染及慢性炎症而迁延难愈, 所以在实验中动物模型应体现这一特点.因此, 不断改进慢性难愈合创面造模方法并建立与临床溃疡面一致的动物模型, 对中药促愈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将对以上各类慢性创面动物造模方法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文华;刘筱;周雯婷;杨敏;曾娟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验案1则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是一组慢性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 多从上肢发病, 开始发病时可见动作不灵活、轻度肌肉萎缩, 逐渐进展至其他肢体、躯干, 至疾病后期全身肢体严重肌肉萎缩、无力, 终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肌麻痹而致死亡[1].ALS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后, 男性多于女性, 全球发病率约为1/10万~3/10万[2].现代医学对AL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除口服利鲁唑外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3].现介绍刘爱芹副主任医师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ALS验案1则如下.

    作者:刘爱芹;朱德友;李晓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为主要功能的一个器官, 并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解毒等作用.当肝脏受到诸如病毒、乙醇、药物等因素引起严重损害时, 会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 肝脏的诸多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 引起肝脏功能衰竭, 导致以凝血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肝脏疾病中非常严重的肝衰竭症状.《肝衰竭诊治指南》 (2012年版) 将其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4种类型.笔者跟随李勇主任医师于2017年5月采用中西医药物联合DPMAS人工肝技术救治1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 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淼;张宇雪;赵云洁;李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方案合缬沙坦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肾活血方治疗.对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 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 .治疗后治疗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有病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拉西地平治疗, 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 对照组为83.33%,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血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潮红;蔡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消癥散防治经腹肌瘤剔除术后盆腔粘连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癥散热敷防治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盆腔粘连疗效.方法:将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予消癥散热敷下腹部治疗, 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围术期血清相关指标.结果: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3d、1周和2周的血清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消癥散热敷治疗对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盆腔粘连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姬南;王晶;唐锦;丁桂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

    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是临床常见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和肌张力增高所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针灸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将近5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英;李桂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活络逐瘀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30例

    目的:观察活络逐瘀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 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术后予自拟活络逐瘀方口服治疗, 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 观察2组术后第14天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下肢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第14天的DVT发生率治疗组为6.7%, 对照组为3.3%, 2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后第1、14天的D-二聚体 (D-D)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后第1天与第14天组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术后第14天下肢肿胀率均低于术后第1天, 组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活络逐瘀方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作者:李泽军;靳嘉昌;屈宗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