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治疗心衰、心绞痛80例护理观察

宋桂芳

关键词:心衰, 单硝酸异山梨酯, 微量泵, 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治疗心衰、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将80例心衰、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吸氧、休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治疗,治疗组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50ml+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微量泵7h泵入,应用静脉留置针两路液体同时输入;对照组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 静脉滴入10滴/min,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90%。结论:微量泵使用方便、疗效好,是治疗心衰的有效方法之一。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短信息随访对PICC带管出院病人依从性的影响

    依从性是指病人对治疗及治疗行为的遵从程度。提高PICC带管出院病人的依从性可以大大降低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留置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提高PICC带管出院病人的依从性已成为所有肿瘤科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我院对100例PICC带管出院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观察组开展短信随访工作,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雪莹;王中洁;傅博;区传活;吴华凤;廖钦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防范

    目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未有效进行肢体约束、未进行有效的镇静、患者不能耐受及缺乏有效固定等。结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大限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效果。

    作者: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3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A 水平,治疗前期两组患者P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time)和总生存时间(Os time),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科就诊的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8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10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所有患者每天均进行30min有氧运动,对照组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5.00%,统计学结果为χ2=4.5006,P=0.0339,观察组的显效率57.50%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作者:杨改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目的:对当前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现状的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以往146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喹诺酮类抗菌素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他部位感染等临床治疗。结果:经过喹诺酮类抗菌素在各类感染疾病的研究发现,喹诺酮类抗菌素对感染系统类疾病治疗有直接影响,且疗效显著。结论:本文对当前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现状的研究效果良好,发现其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转变的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新医改给医院里面药剂管理转变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药剂科药物应用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开始通过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理论有效指导药剂科管理工作,分析现代化药剂管理手段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手段之后,医院用药安全率以及医疗质量提升度明显升高,并且医疗纠纷出现例数也明显减少。结论:采取现代化有效药剂管理方法对药剂科实际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对确保医院用药安全以及提高药物质量非常有利,从而增强医院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市场济体制背景下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医院进一步发展。

    作者:毕敬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饮食指导在泌尿外科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护理中进行饮食指导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00例泌尿外科结石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饮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术后随访,本组100例患者中,复发结石者仅1例,而对照组复发者为8例。结论:在泌尿系结石患者手术之后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结石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析医院感染控制运用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的门诊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再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月期间的门诊护理管理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环境卫生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空气、物体表面、手以及平均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运用门诊护理管理,不仅可以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提高,还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根管内器械折断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根管治疗器械折断是常见手术并发症,器械折断多因使用不当,质量低劣,原有损伤及根管过分弯曲等因素引起。预防器械折断是在根管治疗时的关键。方法:根管内器械折断位置制定治疗方案及治疗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记录其成功率。结果:临床研究表明超生法取出折断器械成功率为75%-76.6%,而显微镜下超声根管技术取出成功率为87%,根管显微镜和超声技术的结合使用时折断器械取出率明显较高。

    作者:肖梅;苗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患者在CT增强检查前焦虑及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CT增强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7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8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焦虑水平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发热呕吐、荨麻疹、肢体颤抖、呼吸困难等副反应的发生几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 P<0.05。结论:对CT增强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鼻窦炎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过的急性鼻窦炎患者68例,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予以观察组急性鼻窦炎患者鼻窦炎口服液、匹多莫德分散片、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胶囊进行治疗,予以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观察组34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在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9%,观察组急性鼻窦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要高出许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好,疗程也大大缩短,并且患者痊愈后的复发率低,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急性鼻窦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种方法可以被大力推广。

    作者:罗新南;赵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过滤器对早产儿滴注胃肠外营养液滤过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精密药液过滤器滴注胃肠外营养液减少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收集200例使用胃肠外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药液过滤器接注射器用微量泵泵入胃肠外营养液,对照组使用普通微量泵延长管接注射器用微量泵泵入胃肠外营养液。比较两组患儿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输液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精密药液过滤器比普通微量泵延长管更安全。

    作者:唐晓燕;卢善;黄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在下肢骨折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在下肢骨折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ASAⅠ~Ⅱ级下肢骨折6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舒芬太尼)、B组(布托啡诺),C组(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各20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后0.5h、1h、12h、24h和48h时患者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和C组各时段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于术后6h、12h、24h、48h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amsay评分稍高于A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可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作用时间长,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镇痛效果,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镇痛方法。

    作者:汪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探讨

    目的: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予以探讨和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常规方法对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补锌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锌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儿童补锌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补锌治疗的效果极为显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申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

    目的:分析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通过随机方式将50例腮腺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分别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和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改良型腮腺切除术能让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断体会

    目的:探索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接治的40例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术后肺栓塞高危因素、发病特点、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结果:经统计发现,40例患者中死亡21例,死亡率为52.5%,19例治愈,治愈率为47.5%。结论: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具有发病隐秘性,同时病情较为严重。在实践治疗中通过简化诊断步骤、缩短治疗时间以及采用针对性的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的发病率,同时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在实践中值得借鉴。

    作者:张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的147例病患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74例),一组为对照组(73例)。然后对观察组的病人采用莫沙必利(5mg×24片/盒)联合铝碳酸镁(0.5 g ×24片/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10 mg×30片/盒)联合铝碳酸镁(0.5 g×24片/盒)治疗。等到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心理状况、疼痛程度以及满意程度。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通过统计发现观察组病人的病康复率比对照组要高,并且在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后遗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例如胃痛、胃出血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也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使得病人康复得更快更完全,并且后遗症和并发症少。

    作者:王永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效果体会

    目的:探究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特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选取10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4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25/50),且对照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371±102.4)次]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学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价值

    目的:对服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进行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服用缬沙坦的方式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均治疗2个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SCr、甘油三酯变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24h尿蛋白、甘油三酯的含量改善状况较优,两者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SCr的含量改善状况均较优,两者的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体内尿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了肾炎发病状况,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马素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