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观察

杨改梅

关键词:中药汤剂, 耳穴贴压, 老年妇女, 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科就诊的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8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10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所有患者每天均进行30min有氧运动,对照组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5.00%,统计学结果为χ2=4.5006,P=0.0339,观察组的显效率57.50%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奥曲肽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曲肽和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5±3.8)h,总有效率为96.7%,心悸、恶心患者各1例;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3.4±5.2)h,总有效率为76.7%,心悸2例,恶心4例;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奥曲肽与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其疗效安全可靠,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蒙医传统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蒙医传统临床护理是以整体观和辨证观为指导思想,注重良好的生活环境,舒畅情志,合理的饮食等方面的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和全方面的服务,更好的为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服务。

    作者:乌兰格日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羟考酮或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结肠镜诊疗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应用羟考酮或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羟考酮复合异丙酚对研究1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研究2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研究1组和研究2组的结肠镜诊疗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的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羟考酮或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庆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88例成人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和4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为2.27%和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天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施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压,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柳志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宣教方式对新生儿黄疸宣教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采用不同宣教方式在入院出生的新生儿出院前,对新生儿父母进行宣教,比较对宣教效果、就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4月至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父母分对照组(0组)、课件组(A组)、视频组(B组)进行新生儿黄疸宣教,利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宣教效果评分及就医依从性,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宣教效果A、B两组均好于0组,且B组好于A组;就医依从性A、B两组均好于0组,A、B组无统计学差异,B组合理积极型更多。结论:课件及视频宣教方式,对宣教效果、就医依从性有更好的影响。

    作者:韦安荣;贺束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尖锐湿疣皮损患者(实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两组观察对象的 Hedgehog (Hh)信号通路及P5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20例尖锐湿疣皮损患者阳性表达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皮损的表达上升说明Hedgehog(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着尖锐湿疣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作者:朱文胜;冯世军;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对患者家属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测评,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健康教育一个月后,家属健康知识答错项目远远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远远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尹绿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本院2013年7月份至2014年6月份期间本院186例行全麻手术的患儿,对这1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186例患儿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患儿有48例,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5.8%,苏醒期躁动患儿中存在伤口疼痛的有14例,各种不良刺激的有24例,分离焦虑的有10例。经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8%,护理前后相比,苏醒期患儿躁动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疼痛、不良刺激以及分离焦虑是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常见原因,通过分析躁动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马成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重度痔疮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痔疮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对照组(传统外剥内扎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具有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22.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重度痔疮临床通过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可加快疾病痊愈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洪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脐单孔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经脐单孔法治疗,在腹腔镜下实施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则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对比2组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是实验组阑尾炎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P<0.05)。结论:经脐单孔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值得在阑尾炎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敖成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的作用探讨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炼进行延续性的护理干预,记录临床护理信息,观察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康复性作用效果。方法:在本院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接受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资料8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40例患者资料。针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操作,患者出院后自行进行肢体功能恢复锻炼,不实施随访机制。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出院后的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后半年时间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经过半年时间后针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观测,以此观察患者的依从性和患肢功能病症康复情况。结果:通过研究相关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实验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患肢功能病症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患者的依从性比较高,对于患者病症的康复评分也相对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针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延续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基础上提升了患者患肢功能的锻炼依附性,实现了对患者身体功能的良好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接受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小莉;杨艳;王黎;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与探讨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或纠纷事件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查找存在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防范对策。结果: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水平低、护患沟通不足、器械感染、管理不到位等。结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应当加强重视。

    作者:杨俊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贵州省铜仁市半夏灰分、重金属及砷盐的质量研究

    目的:对铜仁市半夏药材的灰分,重金属及砷盐进行了测试,并与3个不同省市及2个伪品半夏进行了对比。各地方半夏灰分含量差异很大,高为5.3%,低为2.2%。砷盐及重金属均符合标准。结论:根据测定结果为我市半夏药材质量优劣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元辉;舒娟;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产科自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这段时期收治的进行剖宫产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90例孕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剖宫产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没有什么区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虽然会增加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但是能够显著减少产后阴道出血量,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影响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因此在剖宫产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性,不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牙列缺损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方法,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常规修复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并且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奕;李丹;陈容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缩宫素注射对子宫肌瘤挖除术出血的对比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缩宫素注射在子宫肌瘤挖除术出血中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5年12月间28例进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70.3±11.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5±19.8)m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刘昌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间20例换双髋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调查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方式。结果:20例患者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发生率为5.0%。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3.7±20.1)分,明显高于患者护理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针灸治疗疼痛科患者的疗效分析

    所谓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当前,针灸这一治疗手段是中国所特有的治疗手段。从本质上来讲,针灸这一治疗手段是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医学遗产中,针灸治疗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治疗疼痛科患者中,中医针灸起到了特殊的疗效。

    作者:陈玉婷;胡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