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调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杨世雷;杨扬

关键词:中药调剂, 临床疗效, 规范化, 管理, 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西药副作用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临床疗效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现就中药调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对提供几点参考意见,以便在中药调剂中尽量减少差错,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使中医药在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6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在血压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稳定(P>0.05);在生理、心理、疼痛以及社会四项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姚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目的:对当前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现状的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以往146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喹诺酮类抗菌素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他部位感染等临床治疗。结果:经过喹诺酮类抗菌素在各类感染疾病的研究发现,喹诺酮类抗菌素对感染系统类疾病治疗有直接影响,且疗效显著。结论:本文对当前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现状的研究效果良好,发现其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辨体位在中医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辨体位变化在中医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临床有气机升降失常症状的患者按辨体位的方法来予以诊治。结果:辨治准确,临床效果显著。结论:通过临床实践,本法确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治手段,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殷竹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关于加强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后监管的几点看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药品基础质量的关注度逐渐增高,相关单位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实际经营理念,也要进行必要的GSP认证,以实现优化的项目升级。本文对于GSP的时代意义以及认证后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整体认证监管的措施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高整体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意识。

    作者:李丽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教学实习中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

    临床教学实习是医学生走向社会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培养医学生医学伦理观念、道德品质和掌握良好的临床技能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树立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对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实习为出发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师生访谈等多种形式,分析探讨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护患沟通的问题和经验,并对临床教学实习中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对教师从事医学教学工作和学生步入临床教学实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牛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对于头孢类过敏性休克患儿进行的一些护理和体会以及进行的一些急救措施。方法: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共有35例头孢类药物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患儿的一些资料,对于急救前后患儿的一些生命体征进行相比较,分析总结了头孢类药物的急救措施以及相关的护理体会。结果:对头孢类药物过敏性的患儿进行一些急救处理后,所有患儿的生命体征恢复的较为平稳,并未出现死亡病例现象的发生,经过救治后全部成功。结论:对于头孢类过敏休克出现的一些早期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分析,并需要的药品以及物品进行及时的的配备,然后进行其操作技巧的掌握,对患者进行急救以及实施一些相关的护理,才能对头孢类过敏性休克患儿进行成功的救治。

    作者:叶丰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祛湿化浊汤治疗湿浊内停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祛湿化浊汤对湿浊内停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治疗,对照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UA)及肝脏B超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结果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88%(22/25),对照组有效率64%(1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义(P<0.05)。结论:祛湿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

    作者:徐兴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法定传染病年度分析报告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按发病日期统计(包括慢性病),现住址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201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919例,报告病种17种,报告发病率为1017.1144/10万,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4.5274%;死亡13例,报告死亡率为5.30/10万,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33.33%;2015年病死率为0.52%。

    作者:王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326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期更好地对老年人肺结核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老年肺结核,减少肺结核传染源。方法:对我市2009-2014年我市收治的326例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症状、首诊就诊时间延迟情况、性别、结核病接触史、胸部X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老年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以下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40%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就诊延迟现象严重,导致病程相对较长,出现慢性纤维空洞较多、合并症较多,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作者:曾晓蓉;成玉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妇产科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门诊液氮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实施冷冻治疗的85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临床护理满意率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门诊护理满意率为88.1%(37/42),观察组患者门诊护理满意率为97.67%(42/43),门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1.9%(5/42),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2.33%(1/43),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中的综合护理十分重要,能够提升尖锐湿疣患者的门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提高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王治荣;王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优质的护理在急诊科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专业某个医院的2010年5月到2012年月这段期间在急诊科收入的的200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资料分析和研究。

    作者:梁岐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治疗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在对健康知识和治疗总有效率两方面的数据显示,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效果好,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也比对照组短。结论: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的组合组织修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处理足部创伤和病症导致的足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式,降低与减缓足残疾与功能不合格的概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3例足各个部位复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有关足背、前足、足跟、踝下等部位的单纯软组织损伤,可以使用局部转移或者旋转皮支皮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游离全厚植皮等方法处理;足底负重区则使用预制皮瓣方法处理;前足、足跟和其它跗骨复合组织损伤使用带血管髂骨加皮瓣组合移植重组;内外踝损伤需要进行重建。结果:123例患者通过1.4至6年的随访,在足平衡承重方面,患者满意程度高,同时耐磨性优良,外型存在优良美观性。根据美国AOFAS踝-足评分规范:优45例,良54例,可20例,差4例;优良率为80.49%。结论:对于足各个部位复杂创伤患者,采用髂骨进行重建再造跖骨损伤特别是多跖骨缺损、跟骨损伤,稳固同时接触地面积较大、承压较小;内外踝则可以采用带筋膜的髂骨与腓骨头重建骨和韧带损伤;组合带血管骨和皮瓣修复损伤方式效果非常明显,拥有恢复足的解剖与生理性能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吕春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肺炎患儿82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1例试验组患者以及41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的70.73%(29/41);(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肺炎患儿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古桑拉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次剖宫产合并脾破裂一例报道

    患者,女,35岁,停经38W,近四天来自觉下腹部切口疼痛明显,不规则,夜间较剧,来院检查,拟诊:1.孕5产2孕38W,LOA 待产;2.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3.妊娠合并巨大儿?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身高164cm,体重85kg。产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107cm,估计胎儿大小4052g,胎方位LOA,胎心率146次/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凝血常规、生化组合符合妊娠生理,于2015年4月1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三次剖宫产+双侧输卵管结扎术。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见羊水清,以LOA 位取一女婴,评分9-10分,重3600g,胎盘胎膜自娩完整,清理宫腔,缝合子宫,结扎输卵管。清理腹腔时,患者主诉疼痛难忍,血压90/50mmHg,麻醉平面至胸6,左侧腹腔内有较多血块积聚,约200ml,予以清除后仍有持续性鲜血流出,考虑脾损伤致活动性出血可能大。予以另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请外科会诊,改全麻(插气管插管)后取左上腹直肌探查切口,见脾脏肿大,脾脏大小约12*9*4cm,大网膜与脾脏下极粘连处有一撕裂创面,长约2cm,深约0.5CM,活动性出血,即行脾修补术,用中圆针四号线8字缝合,上盖蓓菱胶原蛋白海绵一块,出血停止。在脾下极放置引流管一根。术中出血1000ML,输液2000ML,输红细胞悬液400ML,术后补液抗炎治疗,7天拆线,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马翠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在患者出院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两组的研究调查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新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究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120例肾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时间,并通过腹部平片以及CT扫描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并将其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两组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导致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有81例手术成功,39例失败,统计分析发现导致手术失败可能有患者的年龄、结石大小和部位以及是否伴发肾积水等,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其主要因素为皮肤到结石的距离以及结石的密度,并且是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表示,导致肾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结石的密度、大小以及结石与皮肤的距离,这两个因素可以作为预测手术能否成功的指标。

    作者:杨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现状以及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现状以及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采取滚雪球抽样方法对本地区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招募,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并对其艾滋病行为进行干预,研究干预的结果。结果:相对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与安全套使用率显著要高。结论: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作者:吴云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痛肠镜360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了解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360例无痛肠镜(芬太尼1ug/Kg;丙泊酚1-2 mg/Kg,静脉麻醉)与480例常规肠镜的检查成功率及并发症(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腹痛、腹胀、低血糖反应)。结果:无痛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9.7%,并发症10.2%;常规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2.9%;并发症78.4%。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