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英;贾清永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选取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75%,观察组满意率为96.4%,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恢提高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于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通过2013年至2015年本院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具体治疗方法。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撕裂。只有全面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在产前加以预防治疗可有效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实施有效的产后出血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市历史上疟疾流行严重,1961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078.3/万,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按照“坚持长期作战,反复斗争,从控制流行到减少危害程度,终达到消除”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了疟疾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1985年以来疟疾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1998年通过了江苏省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验收。2010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标准。
作者:苏国平;华金祥;怀根娣;赵荣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治疗7天及14天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齐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膀胱内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在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方面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到12月所收治的30例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的治疗均采用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接受治疗的频率为:每周一次/第一个四周、两周一次/第二个四周、总计一次/第三个四周、总计一次/第四个四周,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详细地观察和记录。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应的LUTS和VAS评分均出现了比较显著地降低,膀胱容量有比较明显地上升,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例患者出现了尿道疼痛问题,在随后的1d时间范围内后症状有所缓解,全体患者均没有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或者晕厥等不良问题。结论: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可以显著提升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建军;高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有效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措施。方法: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收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87例,给予心理、并发症等术后护理措施,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康复训练方案,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14.8±2.3)d,经过术后护理与康复治疗,恢生活完全或基本能自理者72例,生活部分自理者11例,生活无法自理,长期卧床由他人照顾者4例。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预后效果差、恢复慢,给予多方面的术后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科学实施康复措施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由于儿童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儿童龋病低龄化、严重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中大量年龄低,龋坏严重的患儿,就诊时配合程度低,不合作,针对这些“非合作患儿”,见的方法有束缚下治疗,药物镇静法和全身麻醉法。部分家长对于镇静全麻治疗的接受程度以及价格、病情、等待时间等因素存在顾虑,选择束缚下进行口腔治疗。束缚下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儿,但存在的安全隐患常常会被低估与忽视。本文重点讨论束缚下治疗在临床使用的护理要点,包括口腔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沟通,人员的准备,完善的用物准备、治疗中采用TSD等方法进行行为管理,穿线及尾勾法防止器械误吞,以及治疗后的全身护理、心理疏导。使用正确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保障治疗安全。
作者:林巧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或纠纷事件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查找存在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防范对策。结果: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水平低、护患沟通不足、器械感染、管理不到位等。结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应当加强重视。
作者:杨俊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精神病患者的拒药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选取我院收治拒药精神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原因,而给予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干预措施。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拒药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倪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全口义齿的起源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人们用木头、象牙、手骨等材料来制作义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全口义齿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颌架、基托和义齿材料均在不断改进,义齿的制作方法也已经趋于完善[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牙齿修复问题也成为了口腔科研究的重点,全口义齿是修复牙列缺失的重要途径,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与多重因素有关,本文将对影响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一概述。
作者:孙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医改给医院里面药剂管理转变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药剂科药物应用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开始通过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理论有效指导药剂科管理工作,分析现代化药剂管理手段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手段之后,医院用药安全率以及医疗质量提升度明显升高,并且医疗纠纷出现例数也明显减少。结论:采取现代化有效药剂管理方法对药剂科实际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对确保医院用药安全以及提高药物质量非常有利,从而增强医院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市场济体制背景下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医院进一步发展。
作者:毕敬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儿童急性阑尾炎病人中抽取50例,随机分为B组26例,A组24例,B组接受腹腔镜手术,A组病人接受开腹手术。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观察跟比较。结果:B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比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病人,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感染率低,可以取得一个非常显著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能提高病人身体康复速度,帮助病人尽早出院,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勇;吕晓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奥曲肽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曲肽和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5±3.8)h,总有效率为96.7%,心悸、恶心患者各1例;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3.4±5.2)h,总有效率为76.7%,心悸2例,恶心4例;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奥曲肽与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其疗效安全可靠,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实施益气升白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40例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性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血生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益气升白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以及升白细胞有效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治疗时,使用益气升白汤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部队卫生防疫》是预选卫生士官任职培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对卫生员基本理论传授和培养学员进行卫生监督和树立大卫生观念的任务。然而,当前《部队卫生防疫》考试手段滞后,制约着基层部队卫生人才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部队卫生防疫》考试考核的方式进行创新。
作者:杜祖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院风险高的科室,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本文就ICU 护理安全隐患方面如何防范进行了简单分析。
作者:龙雨霞;曹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非离子型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4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1%(7/37),观察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1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2/37),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非离子型对比剂患者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使用影像学表型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CT检查资料将其分为A、E、M型三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测定,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三组的FEV1指标、RV/TLC指标、FEV1%Pre指标、CAT评分以及CR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型均明显优于M型、E型;M型明显优于E型。结论:本研究在影像学基础上对不同表型的不同治疗均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水平,但在不同分型中其改善程度不一;尤其在E型患者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联合用药干预。影像学表型临床治疗的针对性较强,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作者:陈叶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i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之一。目前的电子胃镜因其色彩逼真、图像直观清晰、镜身纤细柔软、使用灵活等优点,在诊断价值上超越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肠道彩超等其它检查,并有利于取材活检及开展各种内镜下治疗术。但胃镜检查存在侵入性,患者对其安全性、消毒效果有所顾虑,甚至因畏惧拒绝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治[1]。这样要求医生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同时,护士必须实行有效的全程护理,才能使胃镜检查顺利完成。现就胃镜检查中的护理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唐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