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3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A 水平,治疗前期两组患者P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time)和总生存时间(Os time),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便携式睡眠监测定位仪和多道睡眠监测同步检查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接治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多道睡眠监测与便携式睡眠监测对其进行同步监测,对比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此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结果:经统计发现,30例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经多道睡眠监测发现重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9例,轻度患者7例;经便携式睡眠监测发现重度13例,中度8例,轻度9例,。其中便携式睡眠监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多道睡眠监测诊断率达到86.7%(26/3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种监测方式的各项监测结果对比发现,在AHI、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方面(AH),差异显著(P<0.05),而在SAO2≤90%和低通气指数(HI)、总睡眠时间、平均动脉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便携式睡眠监测定位仪在操作过程中具有简便性、准确性,相比于多道睡眠监测而言,更适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监测。
作者:郭月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选取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75%,观察组满意率为96.4%,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恢提高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于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临床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31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后,定期进行随访,密切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种副作用的发生率依次为消化道症状192(60.95%)例,肝损伤97(30.79%)例,皮疹87(27.62%)例,疲劳、乏力41(13.02%)例,脱发33(10.48%)例,外周神经炎11(3.49%)例,脂肪分布异常8(2.54%)例,骨髓抑制5(1.59%)例,乳酸酸中毒2(0.63%)例,胰腺炎1(0.32%)例。发生时间<30d的副作用包括消化道症状、皮疹,疲劳、乏力,骨髓抑制等。发生时间<3个月的副作用包括肝损伤和胰腺炎。发生时间<24个月的副作用包括脱发,外周神经炎和乳酸酸中毒等。发生时间>24个月的副作用为脂肪分布异常。结论:临床医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副作用,针对出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应及时进行干预,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袁其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奥曲肽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曲肽和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5±3.8)h,总有效率为96.7%,心悸、恶心患者各1例;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3.4±5.2)h,总有效率为76.7%,心悸2例,恶心4例;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奥曲肽与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其疗效安全可靠,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预后可造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的8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依从率和依从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出院半年后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两组患者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为56.1%,依从率为66.0。再次住院患者42人。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为88.4%,依从率为96.2,再次住院患者19人。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依从率和再次住院人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再次住院率和依从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明显减少。
作者:唐月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或纠纷事件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查找存在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防范对策。结果: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水平低、护患沟通不足、器械感染、管理不到位等。结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应当加强重视。
作者:杨俊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辨体位变化在中医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临床有气机升降失常症状的患者按辨体位的方法来予以诊治。结果:辨治准确,临床效果显著。结论:通过临床实践,本法确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治手段,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殷竹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我院来进行治疗的患者有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肩胛骨骨折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0%,远远高于实验组患者的60%,并且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感染、愈合畸形、钢板松动、钢板断裂的情况,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验组患者。结论:与保守治疗方式相比,肩胛骨骨折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可行性较高,能够促进肩胛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会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选择自然分娩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孕妇均占据60例。其中对照组行剖宫产手术,而观察组选择自然分娩,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孕妇的出血量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而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孕妇满足自然分娩的条件时,可选择自然分娩,能够有效改善母婴的预后,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凤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进行研究,探讨其预防控制方法。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95例进行研究,95例患儿的选取方式为整群随机抽样,通过问卷调查、病例调查等方式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因素、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预防控制的措施。结果:95例患儿中,男患儿所占比例为50.53%,女患儿所占比例为49.47%,女患儿与男患儿比例相当,二者数量对比无明显差异,X2=0.02,P>0.05,无统计学意义;95例患儿中,发病时间为10~11月份的患儿所占比例为75.79%;发病时间在其他月份的患儿所占比例为24.21%。相比之下,发病情况在10~11月份尤其突出,X2=50.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征并制定积极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该病的发生。
作者:汪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炼进行延续性的护理干预,记录临床护理信息,观察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康复性作用效果。方法:在本院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接受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资料8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40例患者资料。针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操作,患者出院后自行进行肢体功能恢复锻炼,不实施随访机制。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出院后的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后半年时间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经过半年时间后针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观测,以此观察患者的依从性和患肢功能病症康复情况。结果:通过研究相关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实验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患肢功能病症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患者的依从性比较高,对于患者病症的康复评分也相对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针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延续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基础上提升了患者患肢功能的锻炼依附性,实现了对患者身体功能的良好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接受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小莉;杨艳;王黎;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作为基础,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等对比具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临床护理措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赵跃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非离子型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4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1%(7/37),观察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1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2/37),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非离子型对比剂患者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在患者出院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两组的研究调查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新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4.5~2015.8,年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比个性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组中止疱时间为2.1d,结痂时间为3.6d,止痛时间为5.0d;对照组中止疱时间为2.4d,结痂时间为4.2d,止痛时间为6.5d。比较发现护理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痛时间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治疗和护理中效果显著,显著缩短患者止疱、结痂时间,对于患者镇痛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咏梅;陈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360例无痛肠镜(芬太尼1ug/Kg;丙泊酚1-2 mg/Kg,静脉麻醉)与480例常规肠镜的检查成功率及并发症(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腹痛、腹胀、低血糖反应)。结果:无痛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9.7%,并发症10.2%;常规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2.9%;并发症78.4%。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79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患者均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建立通道,碎石治疗,必要时可建立多个通道取石。结果:79例患者成功取石的78例,占比例的98.8%,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取石的45例,二次穿刺成功取石的23例,三次穿刺成功取石的10例,有1例患者三次穿刺均未成功,占比例的1.2%,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气胸、血气胸表现,无脏腑功能损伤表现,无肾脏受损表现。患者术后1周复诊有76例患者显示结石完全清除,占比例的96.2%,其余患者按照原通道或重新建立通道进行取石,出院前结石全部清除。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杨钟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的急诊抢救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急诊抢救与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抢救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子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治疗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在对健康知识和治疗总有效率两方面的数据显示,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效果好,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也比对照组短。结论: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