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志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普外科在临床上出现的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找到能够预防、解决的办法。方法:本文主要是对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根据资料能够找出出现临床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发生原因。结果:根据普外科临床上常见一些护理上、手术中、手术后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主要通过分析找到原因的所在,进而采取积极的解决办法来应对这些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护理路径,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等;在术中要坚决保持在无菌操作的状态,及时对切口进行消毒消菌处理,并适时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的注射。另外在临床手术上引进新技术或新设备时,要及时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提高等;在术后,医护人员要积极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避免切口感染而影响患者康复日期。结论:对于医院来讲,其普外科是为重要的科室,其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前、中、后等都会出现临床上的问题,因此要对普外科临床上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临床问题的发生。
作者:夏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耳鼻喉急性感染以技术后疼痛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耳鼻喉急性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其分为两组,把在治疗过程中把芬太尼透皮帖剂作为治疗药物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治疗过程中把扶他林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的组别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治疗措施的采取,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表现为有效的人数有36例,是总研究人数的72%,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表现为有效的人数有48例,是总研究人数的96%。结论:在对耳鼻喉急性感染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扶他林效果明显,其对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研究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生活质量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5月于我中心收治的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者共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结果:HIV 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状况评分显著小于全国常模,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O<0.05),通过分析生存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状况,选择 O<0.05的自变量,得到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客观支持、屈服和焦虑、经济来源等。结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低于社会中的正常人群,影响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客观支持、内疚和焦虑、经济来源。
作者:刘永东;晓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剖腹产术后创口感染裂开的临床处理办法,以及此处理方法在临床治疗上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了本乡镇卫生院中自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进行剖腹产术后创口感染裂开的患者60例,并针对所有患者在使用常规处理的基础之上,再使用茶油和生姜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来对伤口进行填塞,并通过观察此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来探求其在创口感染裂开中实施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在本文选取的60例(剖腹产术后创口感染裂开)患者中,使用茶油联合生姜的方式来对其伤口进行填塞,患者的创口感染处裂开的情况全部愈合,平均愈合的时间为(21.9±3.9)天。结论:在进行剖腹产手术之后,在出现创口感染裂开现象的位置,使用茶油和生姜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的缩短创口的愈合时间,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和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
作者:邵乔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防范的研究与探讨。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分为护理 A 组和护理 B 组,每组分别有8例患者,对护理 A 组采用常规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方法,护理 B 组患者采用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的护理,对护理 A 组和 B 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护理 B 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恢复度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护理 A 组,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护理期内的感染率,从而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优质的护理理念。
作者:郝小琴;王君妍;雒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普外急诊手术中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普外急诊患者62例,对其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腹腔镜进行检查的患者全部得到确诊,且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致死的现象,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结论:在普外急诊中积极应用腹腔镜微创的技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实施抢救争取了宝贵而充分的时间,有利于成功挽救病人生命,并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所需时间,提高治愈率,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在对照组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对其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观察组中,对患者使用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的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发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有效的改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立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05月之间收治的1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2例患者合并消化道癌,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合并消化道癌的患者占胃肠道间质瘤的19.13%。22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5例,差异结果显著(O<0.05);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多于50岁以下的患者,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有20例患者发生与胃部,2例患者发生于食管,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极低危险度患者19例、低危险度患者3例(O<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多发,危险度分级较低,应做好术中探查及术后随访,预防转移。
作者:张新丽;司延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讨论内镜下 ESD 术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30列确诊消化道早癌并行 ESD 术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30例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未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结论:术后的加强饮食护理及休息,密切病情观察等护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晓霞;徐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讨论临床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医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仲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4月-2016年04月期间在我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终止妊娠孕妇1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终止妊娠孕妇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一组患者有50例,在常规组使用依沙丫啶药物治疗,治疗组则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后2h 出血量以及24h 出血量都常规组低,比较差异明显(O<0.05);治疗组完全流产率明显比常规组高,而部分引产率和引产无效率明细比常规组低,比较差异显著(O<0.05)。结论:在妇产科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引产患者出血量,提高终止妊娠的效果,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红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运动创伤性滑膜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选取36例患有运动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爱维治治疗,观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运动创伤滑膜炎患者来说,采用爱维治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疗效,应当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西药房退药的情况及原因,并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西药房退药的320例中分析退药原因,并探讨解决对策。结果:320例退药中的主要原因有不良反应、患者住院转院、医保原因、患者经济原因等。结论:通过加强医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设药物咨询处、规范药品管理、简化完善退药流程等对策有效降低西药房退药事件的发生对医院的长久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挠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手术联合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一周后以及1个月后 Gartland 和 Werlev 评分、Batra 放射学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程度远大于对照组,1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患者 Gartland 和 Werlev 评分、Batra 放射学评分结果均明显高出对照组。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短期疼痛较明显,但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对照组好。
作者:夏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麻风畸残防治和康复中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麻风患者15例,收治时间在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对所有麻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观察所有麻风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15例麻风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数据为93.33%。结论:麻风病病人的护理直接影响防治康复治疗效果的好坏,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后,对麻风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治患者出现麻风畸残的现象,并使得麻风患者早日康复,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当中运用以及推广。
作者:袁维仙;吴秀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50例作为成员,分析其术后疼痛情况,探究疼痛的相关性因素。结果:通过对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调查,发现手术时间、患者年龄、切口长度等是危险性因素,患者性别、有无手术史不会导致术后疼痛。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由各种因素导致,故需优化手术方式、止痛方式,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度。
作者:赵代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2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20例,实验组22例,予呼吸机常规治疗给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呼吸机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结果: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试验组新生儿 MAP 水平、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据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常规呼吸机治疗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利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并可改善预后,但仍需更多更全面试验,以验证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庆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细针吸取细胞学检验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相对比,明确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涎腺上皮性肿瘤诊断中应用的价值。结果:42例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肿瘤为35例,恶性7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验涎腺上皮性肿瘤良性诊断36例,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7.22%;恶性6例,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5.71%,总诊断准确率为95.24%(40/42),手术病理检验结果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对比不存显著差异(O>0.05)。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涎腺上皮性肿瘤检验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是一种有效的涎腺肿瘤检查方式,建议在涎腺上皮性肿瘤诊断中应用。
作者:陈昱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654-2联合胃复安用于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眩晕患者240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120例采用单纯654-2(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12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胃复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80.83%,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O<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略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O>0.05)。结论:654-2联合胃复安用于眩晕治疗中,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祖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通过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极化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3%、0%;73.33%、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过参麦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作者:张继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