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分析

苏惠玲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 消化内镜技术,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内窥镜检查以及外科剖腹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内镜窄带成像检查以及内镜下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内镜技术应用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能保证临床诊治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瘤技术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减少癌细胞在手术过程中的转移,无瘤技术是指在恶性肿瘤手术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或减少癌细胞脱落、种植和散播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可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介绍术中无瘤技术的操作及配合要点结果手术中要严格遵守无瘤技术操作程序,避免了肿瘤医源性传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病历资料,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探究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控对策。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的风险事件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因素占62.50%、患者自身因素占18.75%、药物与医疗器械因素占12.50%,其他因素占6.2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较多,应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尽量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何天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36例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预后卫生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予以快速康复外科干预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干预者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评价卫生经济学效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在情感功能得分、整体健康状况方面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较好的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作者:何素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传染病疫区疫点消毒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效

    目的:对传染病疫区疫点消毒管理系统的建立、改进措施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通过我市公共卫生数据平台建立消毒管理系统,管理我市下辖区内的传染病疫点。结果:在管理系统建立前,区、县管理人员每次统计数据、上报数据的时间平均为(2.6±1.1)天,在管理系统建立后,区、县管理人员每次统计数据、上报数据的时间平均为(1.2±0.7)天,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管理系统前,我市消毒管理平均完成率为73.2%,管理系统建立后,我市消毒管理完成率为100%。管理后纸张使用率下降60%,大大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经费。结论:消毒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更方便传染病疫区疫点管理,有利于资料长期保存、更方便资料的查询。

    作者:雷兵;许玉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及体会分析

    目的: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讨论,并对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59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调查,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状况,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高的10例,生活质量评价一般的22例,生活质量差的27例,评价有效率为54.2%,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高的11例,生活质量评价一般的35例,生活质量差的13例,评价有效率为78.0%,护理后明显好于护理前。患者治疗后CobbS角为(5.7±2.1)度,治疗前为(25.4±5.8)度;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为(94.3±5.8)mm,治疗前椎体高度为(43.6±11.2)mm,患者治疗后状况也明显好于治疗前。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潘涛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90例,采用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按照不同得分进行等级分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难度评分系统评分,将患者根据难度大、中、小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患者手术时间≤100min人数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手术难度评分越高,手术难度越高。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郭海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评价

    目的: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量分别为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进行炎琥宁的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的是静脉滴注利巴韦林,两组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5天。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患儿口腔溃疡以及手足皮疹方面的效果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来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产科子宫切除术6例临床分析

    目的:深入探讨在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例接受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子宫切除的指征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子宫切除术与孕产次、多胎妊娠和分娩方式等有直接的联系。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当前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做好产妇监护及计划生育等工作能够将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作者:吴家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2.5%少于对照组12.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张翠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职业性噪声对员工听力损害的性别差异调查

    目的:了解职业性噪声对员工听力损害的性别差异情况。方法:选取1200名噪声作业工人及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其中男性员工600名、女性员工600名,并把男、女性员工分为6个年龄组进行分析职业性噪声对员工听力损害的性别差异。结论:职业性噪声对员工造成的听力损害表现为男性员工高于女性员工。

    作者:钟日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及护理进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多,多发性创伤也随之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变化快,各部位损伤相互影响,病死率高,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诊断困难,易漏诊,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作者:叶凤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运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健康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锋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产科2015.3~2016.3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3±2.4)分,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2±1.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雷俊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评价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并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医院共以中医正骨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4例,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将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将优者分为理想组,良、可、差组分为不理想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患肢肿胀效益时间4-15日,平均(7.4±3.1)d;优率58.33%、良23.81%、可4.76%、差13.10%;理想组男性、稳定骨折、利手、功能锻炼依从性好比重高于不理想组,理想组合并腕关节损伤、高能量率比重低于不理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OR 大小从高到低骨折端稳定性、腕关节合并伤、性别、受伤能量大小、是否为利手伤、功能锻炼依从性成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并非所有的中医正骨治疗挠骨远端骨折患者都可明显获益,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对于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患者,宜采用更积极的治疗策略,如内固定治疗。

    作者:唐国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普外科胃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

    目的:对普外科胃术后出血的4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原因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将40例普外科胃术后出血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较满意的成果。结论:根据实际临床情况选择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与再次手术修补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手段。

    作者:金启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5%(5/4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作者:刘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中西药结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3.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11.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将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之中,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从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相继出现。将现代人体解剖学与影像学进行巧妙的结合,构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和三维模型。并且为了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将所获取的影响与实物断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该种方法使得影响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醒目,对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得解剖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周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用于骨外科创伤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00例骨外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人1根冲洗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组敷料更换次数、敷料更换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3%,实验组敷料更换次数少,敷料更换时间短,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集合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预计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