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何天恂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风险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病历资料,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探究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控对策。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的风险事件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因素占62.50%、患者自身因素占18.75%、药物与医疗器械因素占12.50%,其他因素占6.2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较多,应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尽量降低护理风险。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雾化吸入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祛痰、消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雾化吸入的操作简便、药物直达病灶使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雾化吸入疗法的药液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效果明显。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作者:范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病人的延续性护理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形成限制性粘连,特别是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术后早期功能活动能够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和增加抗感染能力,同时维持修复组织的稳定性和防止肌腱粘连。延续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实践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能有效地协助患者安全、及时地从急性期向康复期过渡因此我科专职护士尝试采取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娟娟;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课在神经外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病人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开展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由于具有视听兼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优点,微课成为神经外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但能节省人力成本、扩大教育覆盖面,还能增强实际教育效果、提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薛雷;张海红;曹剑梅;蒋继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孕妇营养膳食及保健的初步探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类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一个灵活聪明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更要有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因此要提高人类的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的生存时间,就必须对孕妇的营养膳食和保健进行研究探讨。因为孕妇肩负着孕育新一代的特殊任务,直接关系到未来国计民生的兴衰,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与发展。因此,合理、科学的饮食,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武汉市妇幼保健站100多位孕妇的营养饮食及保健的调研随访,我初步掌握制定了孕妇营养膳食和保健的方案及原理,结合国内相关这方面的资料和实践经验,初步提出了对女性怀孕期间的膳食营养保健方法,以期更好地保障女性怀孕期间的营养摄入,促进孕妇身体健康及胎儿发育。

    作者:唐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将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之中,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从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相继出现。将现代人体解剖学与影像学进行巧妙的结合,构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和三维模型。并且为了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将所获取的影响与实物断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该种方法使得影响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醒目,对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得解剖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周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产科急诊切除子宫的常见原因,探讨能够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产科行急诊子宫切除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6例患者行急诊子宫切除的具体原因,对能够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因发生产后出血切除子宫,导致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具体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宫缩乏力所占比例大,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中因胎盘因素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多于因其他因素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P<0.05)。结论:导致产科急诊患者切除子宫的原因较多,由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为主要原因,临床应加强对导致产科急诊患者子宫切除相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不断探索可以减少或避免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及氨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多索茶碱、氨茶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氨茶碱疗法对照组,多索茶碱疗法实验组,评定预后的疾病效果。结果:实验组病症得以好转者38例,占比95.0%,和72.5%的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临床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多索茶碱疗法作用突出,可缓解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袁兴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定合理完整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总结对比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的情况,统计无偿献血者人数;一次性献血400ml 人数及比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无偿献血者的人数明显增多,献血反应发生率减少,再次献血率提高,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的减轻无偿献血者的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从而壮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作者:杨凤春;杨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抽选98例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3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8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1.58±3.94)m/s,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55.79±5.8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40.25±5.13)m/s,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欧阳业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量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韩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时使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使患者更加受益,在临床治疗中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保证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敦陆;姚乐;许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和子宫外同时妊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基础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1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的患者是发生在两个不同部位的双卵双胎妊娠,是一种病理妊娠疾病。结论:临床医师在收治异位妊娠患者及先兆流产患者时,既要考虑宫外妊娠也要慎重考虑宫内妊娠,避免发生漏诊误诊,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刘梅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DCA 循环在门诊输液室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门诊输液室专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将PDCA 的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具体运用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门诊输液室新护士带教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能充分发挥新护士主观能动性。结论:PDCA 循环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新护士带教质量。

    作者:丽娜;叶泽君;蒙凤;覃秋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5%(5/4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作者:刘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制弹性支架在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弹性支架治疗小儿会阴烧伤效果。方法:选择40例臀部及会阴部烧伤小儿,平均年龄为(1.75±0.6)岁,平均烧伤面积(4±1)%;创面均为浅Ⅱ°烧伤,创面集中在会阴及臀部。随机分为两组,20例为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自制弹性支架治疗,对照组采取蛙式卧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创面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应用自制弹性支架治疗臀部及会阴部烧伤小儿20例,创面均能保持清洁、干燥,创面愈合加速,患儿痛苦减轻,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的手术要点分析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的手术要点。方法: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医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行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者共计30例,成功率为96.67%;行自体骨移植28例,成功率达96.43%。结论:在恶性肿瘤术中施行修复重建手术,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预后和术后心理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43例患者,乙组44例患者,甲组采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乙组采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不良反应率为9.3%,乙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率为4.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优势显著,用药安全性比较高,并发症比较少,整体效果优于催产素,患者对其满意度很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兴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总结康复护理中的要点。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手术和康复护理后,通过对患者3~6个月内进行随机回访而实施的Harris评估,其中34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优,23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良好,1例患者 Harris 评估达到及格,没有 Harris 评估不及格患者。患者的康复恢复良好率达到了98.28%。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1.5)天。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恢复率,同时对于髋关节尽快恢复正常活动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玉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血液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住院时、住院6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达94.52%(6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6%(51/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6周后再次评估显示15例患者抑郁,占比20.55%,显著少于对照组的82.19%(60/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利于患者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