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雾化吸入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范莉莉

关键词:氧化雾化, 呼吸系统疾病
摘要: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祛痰、消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雾化吸入的操作简便、药物直达病灶使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雾化吸入疗法的药液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效果明显。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性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7例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7例骨科手术后未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创时间、骨折分型、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创伤原因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对策。

    作者:滕建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支原体肺炎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3%,对照组为5.6%,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肯定,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秋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析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考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数据相差较大,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更有助于帮助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恢复,其有效率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管控基础

    目的:探讨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的优质护理的质量管控。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75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乙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综合管控,在责任护士工作的基础上,由护理组长进行层级管理,注重各项护理工作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果:乙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均优于甲组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管控,能够对护理的总体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了病人安全,减轻了护士个人承担风险的压力,减少了护理差错,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索质量管控升化,推进优质护理内涵建设的核心,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胥小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车祸伤患者现场急救与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车祸伤患者现场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出诊救治的595例交通事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现场急救与护效果。结果:595例患者中,有590例患者安全入院,成功抢救率为99.16%,有5例患者在入院途中死亡,死亡率为0.84%。结论:科学有效的现场急救与护理能够将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

    作者:岳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切开挂线术配合连参洗剂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因病因病理复杂,诊断、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难度大,术后易复发。我院肛肠外科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87例,行切开挂线术后采用连参洗剂熏洗坐浴,结果全部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议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患者遗留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严重的步行障碍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方面,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纠正异常的步行模式是康复的主要目标。踝足矫形器作为一种辅助器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潘虹;王超兰;章代亮;戴方骏;金荣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及相关护理问题分析

    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及相关护理问题。方法:结合胰岛素常用注射技术,分析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为临床胰岛素注射奠定基础。结果:临床给予胰岛素注射技术针对性的护理,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水平,改善临床临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血糖控制率。结论:分析胰岛素不同注射技术的护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保证了胰岛素的治疗疗效。

    作者:汤琦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谈结合头脑风暴法实施内科护理教学的对策

    基于新教学改革趋势下,“头脑暴风法”体现出了临床带教中的优越性,可结合内科护理教学具体内容,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主题方案。结合头脑风暴法内涵,本文介绍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头风暴法教学流程及重点,为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意义。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对策。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相关疾病知识认识度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应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改良,在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必须要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工作,并且针对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良,在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景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时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多个术后手术患儿,将其分成两组。第一组手术患儿在进入麻醉复苏室后由复苏室护士全程陪同照顾,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同时让其亲人待在患儿身边;第二组则没有护士及亲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二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论:第一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第二组,由此可见,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尤为重要。

    作者:杨秀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36/4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26±2.79)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3±2.8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1.11%(5/45),对照组24.44%(11/4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健康调查量表积分为(518.57±55.69)分,对照组(441.53±46.95)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何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将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之中,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从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相继出现。将现代人体解剖学与影像学进行巧妙的结合,构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和三维模型。并且为了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将所获取的影响与实物断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该种方法使得影响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醒目,对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得解剖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周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预注右旋美托咪定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预注右旋美托咪定在喉显微手术麻醉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喉显微手术当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53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麻醉诱导之前,为患者进行右旋美托咪定的预注射,术中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效果。结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喉显微手术的患者,为患者在麻醉之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循环稳定,其应用价值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作者:张亚朋;宋艳敏;刘广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代谢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下脑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七氟醚组较丙泊酚组相比,SjvO2水平较高,Da-jvO2、CERO2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维持麻醉中均会对脑代谢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后者较前者相比更加稳定。

    作者:汪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两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病例1,男,76岁,主因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2,男,77岁,主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月,排尿困难2周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第1例患者1年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术后行介入治疗,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治疗,8个月后复发,给予放疗,效果不佳,13个月后去世;第2例患者为复发病例,术中发现前列腺组织内大量癌结节,手术切除至外科包膜,行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改善,并转放疗科继续治疗。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1种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庞东梓;王振国;陈惠庆;宋继文;米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常见合并症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常见合并症的发病。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已被确诊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合并症和辨证分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观察。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可见,老年糖尿病一共可分为四种类型,表现为:阴阳两虚型人数<湿热困脾型人数<阴虚热盛型人数<气阴两虚型人数;合并症以脑血管病、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为主,除此之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低血糖为少数。(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分析和观察可以发现:老年糖尿病阴阳两虚型患者少,气阴两虚型患者多;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世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剖宫术后母乳喂养中术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剖宫产孕妇126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63例被划入对照组,采用术前护理干预的6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果,包括喂养成功率、乳房胀痛发生率以及乳头皲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后1~3天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哺乳期乳房胀痛、乳头皲裂发生率,观察组乳房胀痛1.59%(1/63)低于对照组19.05%(12/63),观察组乳头皲裂率6.35%(4/63)低于对照组15.87%(10/6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护理敢于的引入,可使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提升,且在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等发生率上明显降低,可将该干预方法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田汶;汪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对慢性乙肝合并心理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和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35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手段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冠脉介入中应用碘普罗胺对肾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对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碘普罗胺试剂对患者肾脏产生的毒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接收冠脉介入造影治疗的患者应用碘普罗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冠脉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术后发生肾功能异常患者共10例,其发生率为6.67%,术后12h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48h内BUN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碘普罗胺作为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试剂,术后可消退,临床上的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伯广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