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琦情
目的:分析妇产科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妇产科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一组患者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胜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01月至2015-06月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徐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是72%;总有效率是92%,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是48%,总有效率,6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较好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者:陈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多样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的6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样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水平、心功能评级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结果,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为(6.2±0.7)mmol/L,餐后2h血糖为(9.5±1.2)mmol/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评级为Ⅰ级的9例,Ⅱ级的16例,心功能评级为Ⅲ级的5例,Ⅳ级的2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3.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通过多样性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疾病,减少心功能受影响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整体使用效果比较理想,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护理模式。
作者:余国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贺兰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今后在VCT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贺兰县VCT求询者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20名求询者中,男性474人(46.47%),女性546(53.53%),男女性别比为0.868∶1;19-49岁812人占79.61%;已婚有配偶710人占69.61%;文化程度初中506人占49.61%;农民、家务及待业共471人占46.18%。本县户籍人口826人占80.98%。求寻原因以发生危险性行为为主,占81.76%。HIV抗体阳性9例(婚外异性行为史5例,男男性行为2例,阳性者的配偶2例),感染率为0.88%;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结论:贺兰县VCT门诊求询者以青壮年、已婚有配偶、初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家务及待业和本地户口为主,异性性接触是HIV传播主要的方式。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VCT门诊量,使艾滋病自愿咨询真正成为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手段。同时,加大对本地户口的农民、家务及待业和青壮年人员防控艾滋病宣传力度,加强针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措施,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作者:李婧;左晓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内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放腹水治疗,对临床疗效加以统计分析。结果: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34例患者显效,占比60.71%;21例患者有效,占比37.50%;1例患者无效,占比1.79%,总有效率达到98.21%。结论: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患者治愈率较高,痛苦较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肖匀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患病率高、危害性大、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伤口的评估、护理管理、治疗的护理配合三方面着手,从伤口的冲洗方法、伤口的清创、内皮祖细胞移植、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湿性愈合疗法等方面的研究展开探讨,进而将各种有利于糖尿足溃疡的方法更完善的联合运用,促进其愈合。
作者:周思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积极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思维与方式,为专科生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学研交互式”是病理学教学中的新方法,倡导吧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从多个角度实施专业教学方案。结合“学研交互式”教学内涵,本文介绍了医学病理教学中构建交互式教学系统的有效方法。
作者:宁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两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病例1,男,76岁,主因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2,男,77岁,主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月,排尿困难2周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第1例患者1年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术后行介入治疗,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治疗,8个月后复发,给予放疗,效果不佳,13个月后去世;第2例患者为复发病例,术中发现前列腺组织内大量癌结节,手术切除至外科包膜,行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改善,并转放疗科继续治疗。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1种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庞东梓;王振国;陈惠庆;宋继文;米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抽选98例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3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8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1.58±3.94)m/s,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55.79±5.8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40.25±5.13)m/s,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欧阳业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来氟米特联合波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狠疮性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0%(22/25);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18/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3例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3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均予以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狠疮性肾炎的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静脉注射儿童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注射成功率,调查患者家属的满意情况,并使用FLACC量表和 Wong-Baker笑脸量表调查儿童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一次静脉注射穿刺率观察组组较对照组组提高了30%,家属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FLACC量表和 Wong-Baker笑脸量表数据评分分别为(1.28±0.13)分、(2.15±0.23)分,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注射过程中,加入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小儿减少痛苦和恐惧,提高一次静脉注射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所以应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余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社区管理模式下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2014年5月到2016年2月轻中度高血压病人88例,随机将轻中度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观察组病人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对照组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肖地平,并且将观察在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没有治疗效果的差异,其中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对照组病人低(P<0.05),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氧地平对于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安全性极好,并发症少,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叶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53例。参比组患者按护理规程执行一般操作;研究组患者则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特点及方法等开展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病情改善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短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6/4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施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科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患者30例,A组给予3μg/(kg·h)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给予0.3μg/(kg·h),C组给予0.43μg/(kg·h),D组给予0.6μg/(kg· h),对四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结果:C、D两组在T0、T1、T2、T3、T4这几个时间点的 MAP、HR 和B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B、C、D三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A 组。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各不相同,其中0.6μg/(kg·h)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好。
作者:珠娜;郝在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对2016年3月~2016年4月筛选出的1626例中药饮片处方,根据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中的用药次数、药物属性、处方分布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次数多的为当归、甘草、金银花、太子参、白术等,处方分布多科室为内科与妇科,其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对当前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临床应用研究效果显著,发现其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晓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和建立年轻护士操作实训的有效模式,使临床带教与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接轨,培养实用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按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的精神,探索构建操作实训模式,在培训中实施,评价其效果。[1]结果:通过操作实训的培训,构建的模式得到了年轻护士和带教老师“好”的评价,且提高了年轻护士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能力。结论:护理技术操作实训模式决定了操作培训效果,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也是年轻护士操作实训的重要内容。[2]
作者:万佳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组式培训对于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对我科30名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急救培训,培训过程将所有护士分为三组,与医生共同参与;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操作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结果。结论:对急诊护士采取分组式培训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医院推广。
作者:芦荣;王生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