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春
目的:复方丹参滴注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注液联合多巴胺治疗疗法,对比两组的血气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气相关指标实施不同治疗过程后,都发生了明显改善,同时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分别是(61.62±6.52)mmhg、(33.49±3.33)mmhg,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注液联合多巴胺治疗后,可以更好的把握临床症状特征,充分发挥药物功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吡喹酮与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囊虫病患者,以抽签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苯达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吡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并发症率3.33%,不良反应例数2例;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并发症率10%,不良反应例数6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但吡喹酮治疗效果略优于阿苯达唑,临床生应广泛推广。
作者:张连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我院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予以血液净化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净化护理模式维护留置导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模式维护。结果: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是6.1%,对照组是30.6%,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模式,对维护留置导管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赵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5%(5/4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作者:刘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22%,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脑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靖;陈德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常见合并症的发病。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已被确诊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合并症和辨证分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观察。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可见,老年糖尿病一共可分为四种类型,表现为:阴阳两虚型人数<湿热困脾型人数<阴虚热盛型人数<气阴两虚型人数;合并症以脑血管病、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为主,除此之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低血糖为少数。(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分析和观察可以发现:老年糖尿病阴阳两虚型患者少,气阴两虚型患者多;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世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运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健康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锋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时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多个术后手术患儿,将其分成两组。第一组手术患儿在进入麻醉复苏室后由复苏室护士全程陪同照顾,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同时让其亲人待在患儿身边;第二组则没有护士及亲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二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论:第一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第二组,由此可见,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尤为重要。
作者:杨秀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0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而言,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但快速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14年5月份针对本社区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填写308份北京市肿瘤防控核心知识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分析,2014年9月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后,在同人群中做调查问卷299份,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9月份对308例肿瘤防控核心知识问卷调查人群,进行了第2次知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99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辖区百姓对肿瘤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对肿瘤是本市死因排行第一的疾病知晓率由49.67%提高到91.3%,对肿瘤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的由9.9%提高到36.50%,对恶性肿瘤可防可治认同度显著提高;愿意参加体检筛查的人员由89.28%提高到99.30%,对大肠癌和肝癌知晓程度也得到显著提升。结论:通过问卷数据分析表明,针对辖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干预工作的开展,对提高辖区居民的肿瘤防控知识及防控意识起到了显著效果。
作者:赵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观察2010年9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的571例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81例患者取石成功78例,一次取石成功71例,双通道取石共6例,2次手术4例,3次手术3例,平均住院时间(8.14±2.14)d,平均手术时间(92.33±23.47)min。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可靠,创伤程度低,取石成功率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克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的效果。方法:以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地1000名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n=500)和对照组(n=500),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前的资料为对照组,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后的资料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际控制成效。结果:研究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10.4%显著低于对照组1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59,P<0.05)。结论:在农村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合理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慢性病控制整体工作水平,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保障。
作者:李继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对策。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相关疾病知识认识度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应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改良,在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必须要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工作,并且针对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良,在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景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7例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7例骨科手术后未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创时间、骨折分型、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创伤原因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对策。
作者:滕建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慢性乙肝合并心理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和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35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手段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14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有5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5.4%,治疗组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昌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天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6%vs89.5%,)、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vs9.2%)。结论:阿奇霉素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广泛应用。
作者:陈贵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剖宫术后母乳喂养中术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剖宫产孕妇126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63例被划入对照组,采用术前护理干预的6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果,包括喂养成功率、乳房胀痛发生率以及乳头皲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后1~3天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哺乳期乳房胀痛、乳头皲裂发生率,观察组乳房胀痛1.59%(1/63)低于对照组19.05%(12/63),观察组乳头皲裂率6.35%(4/63)低于对照组15.87%(10/6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护理敢于的引入,可使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提升,且在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等发生率上明显降低,可将该干预方法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田汶;汪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儿童保健门诊应用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治疗的患儿,将10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50例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两组患儿家长的不确定感、焦虑程度以及患儿出现的生长健康问题、疾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均比对照组低,且患儿出现的生长健康问题、疾病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健康教育能使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雪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3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均早期使用机械通气,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治愈31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88.6%。结论:在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及时有效采用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范中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