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勋
目的:探究亲情快乐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2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乙组24例患者采用亲情快乐护理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满意人数15例,满意率为65.2%,乙组的满意人数21例,满意率为87.5%,乙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儿童患者采用亲情快乐护理模式,其效果明显,能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提升儿童接受困难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凤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50例的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妇产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择15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75例。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的情况。结果:乙组出血率、分娩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甲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出血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舜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入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予匹多莫德片口服,一次0.4g,每日2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入院3、7、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2%、80.6%、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61.3%、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超;徐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的优质护理的质量管控。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75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乙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综合管控,在责任护士工作的基础上,由护理组长进行层级管理,注重各项护理工作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果:乙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均优于甲组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管控,能够对护理的总体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了病人安全,减轻了护士个人承担风险的压力,减少了护理差错,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索质量管控升化,推进优质护理内涵建设的核心,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胥小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治疗中,采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直接经阴道疤痕灶切除术。观察组采取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46例瘢痕子宫患者中,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不足2年的,发生率占65.2%。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几率大。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妊娠治疗中,可以利用阴道彩超及盆腔 MRI 进行早期诊断。其次,给予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讨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患者498例,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投诉情况及风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投诉率及风险事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及风险事故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巧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维生素D对于人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试验论证对,维生素D对于全身各组织细胞也有广泛作用,甚至密切关系到各种重要疾病。其中,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经过许多个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越发地引起关注。此外,对于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是否可以通过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解决,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论说维生素D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介绍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进一步阐述维生素D如何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以及额外补充维生素D对调节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陈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中西药结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3.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11.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肠造口患者,所以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其中6例患者发生周围皮肤炎症、3例患者发生造口狭窄、4例患者发生造口旁疝、2例患者发生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另外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得到好转改善。结论:针对肠造口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其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周思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手术60例患者资料;按照分组法进行随机分配,每组30例。观察组手术前使用头孢呋辛1.5-3.0g,时间为术前30min素,静脉滴注;若手术时间≥3h,手术中需增加使用1次抗生素;手术后24h内,追加头孢呋辛1.5-3.0g,二次静脉滴注;对照组手术前、手术中未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1.5-3.0g 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每日2次,持续5d。于术后30d内观察对比,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比2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其它并发症,对照组2例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症状为疼痛、脓肿、裂开等;两组预防切口感染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普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可抑制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练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预防出血及并发大量出血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93例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引起的2例直肠大量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患者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止血药,少量出血自行停止。2例大量出血患者,先给予静脉滴注、局部灌注止血药及使用直肠填塞压迫止血,效果不理想。后改行肛门镜直视下直肠粘膜缝扎止血,直肠出血停止。结论:目前经直肠超声定位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直肠大出血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生命危险,因此术前、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出血尤为必要。经肛门镜直视下直肠出血点缝扎止血简单、可靠。
作者:顾增华;郑春林;仇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6/4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施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0.4~2012.4收治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行手术治疗,探讨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4年行GOS评分70.0%恢复良好,12.0%轻残,10.0%重残,8.0%植物生存或死亡。结论: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戴成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的78例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P<0.05)。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比氨茶碱更有效安全。可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杨义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科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患者30例,A组给予3μg/(kg·h)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给予0.3μg/(kg·h),C组给予0.43μg/(kg·h),D组给予0.6μg/(kg· h),对四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结果:C、D两组在T0、T1、T2、T3、T4这几个时间点的 MAP、HR 和B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B、C、D三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A 组。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各不相同,其中0.6μg/(kg·h)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好。
作者:珠娜;郝在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应用不同方法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其参考价值,分析影响化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7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行FEC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应用触诊、超声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价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触诊评价完全缓解(CR)24例(14.1%),超声评价CR8例(4.71%),病理组织学评价CR12例(56.9%)。触诊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的OR符合率95.8%,超声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的OR符合率100%。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缺乏一致性,触诊和超声评价CR易高易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CR的独立因素为肿瘤大小,肿块小易达到病理CR。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发展是人类永恒话题,不注意保护环境的发展却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危害,目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向往。“医疗”在人类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疗服务的根本职责是维护健康和延长寿命,但是目前医疗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合理利用和节约医疗资源是为全社会减碳,然而中医骨伤疗法一直是在践行“低碳医疗”。
作者:赵宇;张宇;王桂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53例。参比组患者按护理规程执行一般操作;研究组患者则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特点及方法等开展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病情改善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短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数据相差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韫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多,多发性创伤也随之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变化快,各部位损伤相互影响,病死率高,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诊断困难,易漏诊,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作者:叶凤基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