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观察

周思娣

关键词:肠造口病人,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肠造口患者,所以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其中6例患者发生周围皮肤炎症、3例患者发生造口狭窄、4例患者发生造口旁疝、2例患者发生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另外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得到好转改善。结论:针对肠造口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其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方法:抽选68例面部敏感的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8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3.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治疗下工更为理想。

    作者:陈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开放性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7例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7例骨科手术后未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创时间、骨折分型、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创伤原因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对策。

    作者:滕建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属于是一类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疾病类型中主要以乙型和丙型病毒肝炎为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等特点。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大国,患者发病后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导致患者治疗时依从性较差,预后较差。健康教育属于整体护理内容,该护理方法主要以文字叙述、口头指导为主临床路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根据每天护理计划标准,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线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将以病毒性肝炎为起点,分析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形式,研究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灿琼;阚强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实施孕期体重管理的干预对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实施孕期体重管理的干预对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到2016年4月我院门诊接收的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150例孕妇,对照组给予常规系统产前检查和产前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孕期体重管理。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前体重增幅与分娩前BMI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是2.67%,巨大儿发生率是4.67%,对照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是7.33%,巨大儿发生率是13.33%,研究组低体重儿与巨大儿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胎儿出生体重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减少巨大儿与低体重儿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何丽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孕期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宣教)各45例,对比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1%>48.4%,P<0.05),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样高于对照组(91.1%>82.2%,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更好的保障了母婴健康,提高了孕妇的满意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冠脉介入中应用碘普罗胺对肾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对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碘普罗胺试剂对患者肾脏产生的毒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接收冠脉介入造影治疗的患者应用碘普罗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冠脉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术后发生肾功能异常患者共10例,其发生率为6.67%,术后12h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48h内BUN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碘普罗胺作为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试剂,术后可消退,临床上的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伯广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住院的96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匹多莫德分散片观察组48名,对照组48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93.7%。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林勇;彭静君;张海宴;黄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药房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随着医院内部用药品种的多样化发展,药房管理工作显得格外关键,不仅决定了内部药品流通与分配导向,也对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质量管理系统指导下,本文介绍了医院药房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药房管理改革对策。

    作者:吴家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试析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社区采取新型妇幼保健服务模式,统计两年当中妇幼保健服务工作指标的结果以后,与实施新型妇幼保健服务模式之前的工作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采取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以后,其相关工作指标结果均明显提高,与实施之前的工作指标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新型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可以使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可以在各级妇幼保健管理机构当中广泛推广。

    作者:梅红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手术患者2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并探究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200例手术患者中,切口感染者15例,占比7.5%。通过对15例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是否存在参观人员、急诊手术等是主要因素。结论:针对手术室引发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桡动脉采血在儿科临床护理操作中的体会

    目的:总结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为临床动脉采血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88例需检查血气分析的患儿采取桡动脉采血。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达92%。结论: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方便,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儿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潘玲丽;王秀芬;徐利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3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入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予匹多莫德片口服,一次0.4g,每日2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入院3、7、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2%、80.6%、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61.3%、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超;徐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食管胸上段癌患者,术前患者常规行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判断肿瘤T分期及是否可切除,对比术中实际T分期及外侵情况,分析术前判断与术中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活动度好的患者中仅2例术中发现外侵,判断准确率为98.7%,活动度一般患者中有9例发生外侵,判断准确率为85.2%,活动度差的5例患者术中均发现外侵,准确率100%,总体判断准确率为95%。术前判断可根治性切除患者中共11例患者出现外侵,9例为侵犯气管。结论: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可准确判断食管胸上段癌的可切除率,是CT等检查的有益补充,但在判断病变与气管关系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

    作者:曹建伟;耿明飞;朱东山;黄晓宇;周福有;胡崇明;李剑;付东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学生主体理念下职业院校医学教学研究

    学生主体理念下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医学教学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予以看待,注重培养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文重点从引入PBL教学法、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以及注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等层面探讨学生主体理念下职业院校医学教学。

    作者:邓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议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患者遗留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严重的步行障碍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方面,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纠正异常的步行模式是康复的主要目标。踝足矫形器作为一种辅助器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潘虹;王超兰;章代亮;戴方骏;金荣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西平县痛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西平县居民痛风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西平县辖区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7320例受访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受访者的血尿酸水平,统计受访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并作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痛风患病情况分析。结果:本次研究7320例受访者血尿酸水平(294.15±51.26)μmol/L,其中高尿酸血症者患病率为8.47%,痛风者患病率1.37%;男性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痛风患者中,存在高尿酸血症者26例(23.64%),男性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病率(0.54%)显著高于女性(0.18%)。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痛风者,且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受访者中≥66岁年龄段痛风患病率高(3.03%),显著高于20~35岁(0.77%)、36~50岁(0.83%)、51~65岁(1.50%),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平县痛风及高尿酸患病率相对良好,但男性及≥66岁人群患病风险较大,应充分强化痛风防治工作。

    作者:赵富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36/4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26±2.79)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3±2.8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1.11%(5/45),对照组24.44%(11/4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健康调查量表积分为(518.57±55.69)分,对照组(441.53±46.95)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何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内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放腹水治疗,对临床疗效加以统计分析。结果: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34例患者显效,占比60.71%;21例患者有效,占比37.50%;1例患者无效,占比1.79%,总有效率达到98.21%。结论: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患者治愈率较高,痛苦较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肖匀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78例在我院分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予以无保护会阴接生和常规助产接生方式进行分娩,对两组母婴结局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分娩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6%,会阴侧切率为5.2%,产后出血率为2.6%,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率为10.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为(67.2±5.4)min,住院时间为(4.2±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为(234.6±84.3)ml,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7±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能够降低患者会阴侧切率,能够改善母婴结局,更有利于产妇分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机械取栓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脑卒中(stroke)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被列为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对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的疏通阻塞血管,及时抢救缺血半暗带,因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应尽可能在时间窗内优先考虑溶栓和血管内治疗。传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在溶栓时间窗内以静脉注射r-pt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早已被应用于实践。但由于其具有时间窗短、溶栓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实际医疗过程中通过该方法获益的患者很少(<3%),而在近几年国内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越来越被证实可明确获益,其特点是缩短了溶栓过程,延长了治疗时间窗,因此机械取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治疗实践[1]。

    作者:李季;代明星;涂美;谢福;张思捷;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