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分析

曹建伟;耿明飞;朱东山;黄晓宇;周福有;胡崇明;李剑;付东宏

关键词:食管癌, 活动度, 肿瘤分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食管胸上段癌患者,术前患者常规行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判断肿瘤T分期及是否可切除,对比术中实际T分期及外侵情况,分析术前判断与术中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活动度好的患者中仅2例术中发现外侵,判断准确率为98.7%,活动度一般患者中有9例发生外侵,判断准确率为85.2%,活动度差的5例患者术中均发现外侵,准确率100%,总体判断准确率为95%。术前判断可根治性切除患者中共11例患者出现外侵,9例为侵犯气管。结论: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可准确判断食管胸上段癌的可切除率,是CT等检查的有益补充,但在判断病变与气管关系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现状,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本院感染的标本中分离的1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然后进行分析。结果:1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57株,占44.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有72株,占55.8%;129株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MARS对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1%和37.9%;余下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50%。结论:MSSA 对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校好的敏感性,而MRSA 表现为多重耐药性,万古霉素是理想的药物,其耐药率为0。

    作者:陈淑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盂肾炎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过程的质量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盂肾炎患者6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进行优质护理,而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均为良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7)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9)天;实验组合满意度达到92.4%,对照组为86.7%,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中,不但能够增加医患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华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高血压加强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高血压加强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证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 FPG (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SBP(收缩压)及DBP(舒张压)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FPG、2Hpg、SBP 及DBP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加强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及血压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康江红;王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总结康复护理中的要点。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手术和康复护理后,通过对患者3~6个月内进行随机回访而实施的Harris评估,其中34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优,23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良好,1例患者 Harris 评估达到及格,没有 Harris 评估不及格患者。患者的康复恢复良好率达到了98.28%。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1.5)天。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恢复率,同时对于髋关节尽快恢复正常活动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玉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氧化雾化吸入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祛痰、消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雾化吸入的操作简便、药物直达病灶使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雾化吸入疗法的药液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效果明显。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作者:范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剖宫术后母乳喂养中术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剖宫产孕妇126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63例被划入对照组,采用术前护理干预的6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果,包括喂养成功率、乳房胀痛发生率以及乳头皲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后1~3天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哺乳期乳房胀痛、乳头皲裂发生率,观察组乳房胀痛1.59%(1/63)低于对照组19.05%(12/63),观察组乳头皲裂率6.35%(4/63)低于对照组15.87%(10/6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护理敢于的引入,可使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提升,且在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等发生率上明显降低,可将该干预方法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田汶;汪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输血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参比组41例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结论: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敏;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血液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住院时、住院6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达94.52%(6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6%(51/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6周后再次评估显示15例患者抑郁,占比20.55%,显著少于对照组的82.19%(60/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利于患者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8例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乙组19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动脉血乳酸、MAP、SvO2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满意人数12例,满意度为66.7%,乙组的满意人数16例,满意率为84.2%,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新陈代谢和微循环灌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抽选6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患儿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莫沙必利、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比较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痊愈的16例,对照组患儿痊愈17例;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的15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的15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有2例腹泻病例,观察组有1例腹泻、1例皮疹病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均能够对本病进行治疗,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孙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病人的延续性护理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形成限制性粘连,特别是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术后早期功能活动能够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和增加抗感染能力,同时维持修复组织的稳定性和防止肌腱粘连。延续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实践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能有效地协助患者安全、及时地从急性期向康复期过渡因此我科专职护士尝试采取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娟娟;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试析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开腹手术切口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开腹手术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能够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石开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学病理教学中构建“学研交互式”教学体系

    近年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积极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思维与方式,为专科生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学研交互式”是病理学教学中的新方法,倡导吧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从多个角度实施专业教学方案。结合“学研交互式”教学内涵,本文介绍了医学病理教学中构建交互式教学系统的有效方法。

    作者:宁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身多发性脂肪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全身多发脂肪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多发脂肪瘤的特殊性,通过为患者设计的因地制宜的特性护理方案,术前术后对其进行评估,给予对症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结果: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伤口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通过周密细致的整体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洪男;倪晓威;耿建超;李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疗效回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仍然为对症治疗。该病属祖国医学的“子肿,子晕,子痫”等病的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李虹;耿乃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瘤技术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减少癌细胞在手术过程中的转移,无瘤技术是指在恶性肿瘤手术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或减少癌细胞脱落、种植和散播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可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介绍术中无瘤技术的操作及配合要点结果手术中要严格遵守无瘤技术操作程序,避免了肿瘤医源性传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6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肾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2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程雨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阻内排调节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鼽(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自创的“外阻内排调节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口服抗过敏药及鼻部局部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58例,治愈24例,好转3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54例,治愈17例,好转22例,未愈15例,总有效率72.22%。结论:“外阻内排调节法”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吕彩凤;孙永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手术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常规组和舒适组,每44例手术室患者为1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而舒适组的护理方法为舒适护理干预,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患者,舒适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中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孕期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宣教)各45例,对比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1%>48.4%,P<0.05),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样高于对照组(91.1%>82.2%,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更好的保障了母婴健康,提高了孕妇的满意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