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凤

关键词:舒适护理, 手术室,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手术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常规组和舒适组,每44例手术室患者为1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而舒适组的护理方法为舒适护理干预,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患者,舒适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中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两高期”离休干部健康体检工作的探讨

    目的:健康体检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军委、总部首长关于保健工作关口前移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有效的保健方式,可变被动看病为主动检查,变消极治病为积极防病。方法:医护人员要正确认识健康体检是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参加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离休干部参加体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干休所卫生所位于保健工作的第一线,既是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前哨阵地,也是贯彻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要求的直接体现。

    作者:马居峰;邵安龙;王利民;王志敏;毕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常规组,实施PDCA护理管理、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干预组,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率11.1%,低于44.4%的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于白血病患者PICC中实施PDCA护理管理作用突出,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学习。

    作者:余粉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属于是一类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疾病类型中主要以乙型和丙型病毒肝炎为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等特点。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大国,患者发病后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导致患者治疗时依从性较差,预后较差。健康教育属于整体护理内容,该护理方法主要以文字叙述、口头指导为主临床路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根据每天护理计划标准,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线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将以病毒性肝炎为起点,分析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形式,研究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灿琼;阚强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硬化剂和点式剥脱术对不同CEAP级别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的研究

    目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联合硬化剂注射及点式剥脱手术治疗不同CEAP 级别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12-2014年我院住院符合手术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明显改善,术后4周做彩超复查,全组患肢的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塞,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均回流通畅,未见并发血栓形成者。结论:通过CEAP 基础分级诊断详细评估,以临床(C)分级为主要标准结合解剖因素(A)分类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扩大了治疗应用范围和适应症,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军;徐昶;赵星卫;王茂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护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究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护理特点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预后优良率为95%,对照组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为2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以手术护理特点为依据,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柳文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胸心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胸心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00例行胸心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均分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论:对胸心外科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防止肢体运动障碍、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手术患者2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并探究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200例手术患者中,切口感染者15例,占比7.5%。通过对15例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是否存在参观人员、急诊手术等是主要因素。结论:针对手术室引发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课在神经外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病人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开展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由于具有视听兼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优点,微课成为神经外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但能节省人力成本、扩大教育覆盖面,还能增强实际教育效果、提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薛雷;张海红;曹剑梅;蒋继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40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项)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展开临床研究,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收治区间为为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对A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对B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观察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产妇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A组产妇分娩新生儿存活率高于B组产妇,A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优于B组产妇。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开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效果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数据相差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韫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系统研究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并探讨该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制定的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电针疗法)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 MA 运动积分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FMA 运动积分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的电针疗法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7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6.5%,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4.4%,组间比较(x2=4.613,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均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效果好,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岳用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量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韩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作对照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8例)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观察组(n=48例)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苯磺酸氨氧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在社区管理模式下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2014年5月到2016年2月轻中度高血压病人88例,随机将轻中度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观察组病人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对照组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肖地平,并且将观察在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没有治疗效果的差异,其中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对照组病人低(P<0.05),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氧地平对于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安全性极好,并发症少,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叶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机制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的效果。方法:以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地1000名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n=500)和对照组(n=500),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前的资料为对照组,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后的资料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际控制成效。结果:研究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10.4%显著低于对照组1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59,P<0.05)。结论:在农村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合理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慢性病控制整体工作水平,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保障。

    作者:李继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比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效果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开腹术治疗法,而观察组则是使用是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有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观察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比对照组的少。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极大的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控制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时使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使患者更加受益,在临床治疗中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保证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敦陆;姚乐;许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及氨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多索茶碱、氨茶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氨茶碱疗法对照组,多索茶碱疗法实验组,评定预后的疾病效果。结果:实验组病症得以好转者38例,占比95.0%,和72.5%的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临床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多索茶碱疗法作用突出,可缓解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袁兴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