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雷;张海红;曹剑梅;蒋继侠
目的:探讨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患有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跟进治疗观察3个月,160例患者治愈145例,好转患者15例,无效0例(P<0.05)。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慈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35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给予术后早期正确的宣教、早期饮食、按摩、早期活动,联合给予乳果糖口服、开塞露、乳果糖灌肠、肛管排气等治疗,缓解腹胀并促进剖宫产病人肛门排气排便。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病人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俞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综合疗法,及时观察病情实施护理措施。结果:62例经治疗护理后治愈出院,4例转院,2例再次复发入院,均无并发症。结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科临床疾病,通过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玲丽;王秀芬;徐利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社区管理模式下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2014年5月到2016年2月轻中度高血压病人88例,随机将轻中度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观察组病人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对照组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肖地平,并且将观察在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没有治疗效果的差异,其中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对照组病人低(P<0.05),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氧地平对于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安全性极好,并发症少,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叶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对患者血清vWF、MCP-1、BDNF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取健康者50例作为比较参考对象。对三组人员的血清vWF、MCP-1、BDN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高于健康组(P<0.05),BDNF水平则低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并改善血清vWF、MCP-1、BDNF水平,促使其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锦龙;董进宇;赵静;姚俊英;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怀孕早期情绪抑郁孕妇进行心理咨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并接受保胎治疗的孕早期先兆流产且抑郁孕妇10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前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后者给予心理咨询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的评分值均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怀孕早期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咨询干预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或消除抑郁情绪,帮助其调节心态,保障母婴健康,效果理想。
作者:龙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循证护理的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肾囊肿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肾囊肿患者,给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配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肢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心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余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维生素D对于人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试验论证对,维生素D对于全身各组织细胞也有广泛作用,甚至密切关系到各种重要疾病。其中,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经过许多个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越发地引起关注。此外,对于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是否可以通过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解决,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论说维生素D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介绍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进一步阐述维生素D如何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以及额外补充维生素D对调节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陈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接头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行PICC穿刺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连接输液,对照组使用肝素帽接头连接输液,比较两组患儿PICC的堵管率。结果:试验组堵管率为0,对照组堵管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 中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PICC的堵管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01月至2015-06月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徐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减少癌细胞在手术过程中的转移,无瘤技术是指在恶性肿瘤手术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或减少癌细胞脱落、种植和散播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可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介绍术中无瘤技术的操作及配合要点结果手术中要严格遵守无瘤技术操作程序,避免了肿瘤医源性传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51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51例患者中显效人数20例,有效人数27例,总有效率为92.15%。51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的患者数量分别为1例,不良反应率为6%。本次研究中稽留流产患者流血量在45.9±20.8ml,出血量比较少。结论:对稽留流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其安全性比较高,能明显减少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翠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临床上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中心收治的35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奥硝唑口服治疗,每次用药为500mg,2次/天,5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复发率为3.2%。结论: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邓学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医院内部用药品种的多样化发展,药房管理工作显得格外关键,不仅决定了内部药品流通与分配导向,也对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质量管理系统指导下,本文介绍了医院药房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药房管理改革对策。
作者:吴家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是72%;总有效率是92%,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是48%,总有效率,6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较好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者:陈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选8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管理后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评估有效率为45.0%,对照组为85.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5±0.8)mmol/L,观察组为(6.3±0.5)mmol/L,对照组患者餐后2h血糖为(12.7±1.8)mmol/L,观察组为(10.6±1.2)mmol/L,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7.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替身给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能够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蔡宗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属于是一类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疾病类型中主要以乙型和丙型病毒肝炎为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等特点。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大国,患者发病后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导致患者治疗时依从性较差,预后较差。健康教育属于整体护理内容,该护理方法主要以文字叙述、口头指导为主临床路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根据每天护理计划标准,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线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将以病毒性肝炎为起点,分析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形式,研究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灿琼;阚强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护理特点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预后优良率为95%,对照组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为2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以手术护理特点为依据,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柳文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定合理完整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总结对比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的情况,统计无偿献血者人数;一次性献血400ml 人数及比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无偿献血者的人数明显增多,献血反应发生率减少,再次献血率提高,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的减轻无偿献血者的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从而壮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作者:杨凤春;杨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及调查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情况,并观察健康宣教对其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更年期认知度、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进行调查,将60例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0例和观察组(细致健康宣教组)30例,然后将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不同时间的更年期认知度、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60例更年期妇女的更年期认知度及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均较低,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结更年期认知度及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而更年期生存质量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较低,且健康教育对其各方面的改善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