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丽;王秀芬;徐利亚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量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韩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5%(5/4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作者:刘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00例骨外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人1根冲洗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组敷料更换次数、敷料更换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3%,实验组敷料更换次数少,敷料更换时间短,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中西药结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3.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11.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儿童在输液过程中,因为儿童手部随意移动而照成针头的移动,因此人们发明了输液固定板作为输液辅助设备,然而现有的输液固定板均为单一整体,而输液的儿童手型大小不一,此外,现有的固定板表面还是木板、塑料结构,无法达到舒适注射的效果,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制作了一种儿童输液收缩型固定板,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文丽娜;罗飞云;李灵;蒙凤;覃秋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0.4~2012.4收治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行手术治疗,探讨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4年行GOS评分70.0%恢复良好,12.0%轻残,10.0%重残,8.0%植物生存或死亡。结论: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戴成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的手术要点。方法: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医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行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者共计30例,成功率为96.67%;行自体骨移植28例,成功率达96.43%。结论:在恶性肿瘤术中施行修复重建手术,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预后和术后心理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输血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参比组41例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结论: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敏;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和建立年轻护士操作实训的有效模式,使临床带教与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接轨,培养实用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按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的精神,探索构建操作实训模式,在培训中实施,评价其效果。[1]结果:通过操作实训的培训,构建的模式得到了年轻护士和带教老师“好”的评价,且提高了年轻护士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能力。结论:护理技术操作实训模式决定了操作培训效果,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也是年轻护士操作实训的重要内容。[2]
作者:万佳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愈合50例,显效38例,好转26例,较差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治疗后患者Harris 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移位骨折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移位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骨折预后和关节功能,并有效的降低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以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开腹术治疗法,而观察组则是使用是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有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观察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比对照组的少。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极大的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控制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所致尿路梗阻患者4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手术,观察组施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时间、术后可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数据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应用在前列腺增生症所致尿路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袁兵权;魏丽芬;李春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观察。方法:AMI 并发呼吸心跳骤停CPR 成功患者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万U,30分内静脉注射;对照组6例,在心肺复苏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例数,24小时存活例数和出院存活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A 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作者:饶廷斌;李红尧;黄国锐;贾云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1]。通过建立免费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体系,可以让每一对计划怀孕的夫妇都能享受到免费检查,旨在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龙里县作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县,于2013年1月全面启动了该项目,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不愿主动接受检查等现象。本文中将针对2015年龙里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更好地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
作者:吴永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小儿疝气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32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应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也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毛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血压降低明显,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适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徐兴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并探讨该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制定的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电针疗法)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 MA 运动积分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FMA 运动积分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的电针疗法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常规组,实施PDCA护理管理、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干预组,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率11.1%,低于44.4%的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于白血病患者PICC中实施PDCA护理管理作用突出,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学习。
作者:余粉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22%,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脑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靖;陈德宣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