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的手术要点分析

王彤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 缺损修复重建, 手术要点
摘要: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的手术要点。方法: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医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行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者共计30例,成功率为96.67%;行自体骨移植28例,成功率达96.43%。结论:在恶性肿瘤术中施行修复重建手术,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预后和术后心理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治疗中,采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直接经阴道疤痕灶切除术。观察组采取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46例瘢痕子宫患者中,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不足2年的,发生率占65.2%。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几率大。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妊娠治疗中,可以利用阴道彩超及盆腔 MRI 进行早期诊断。其次,给予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颌面外伤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颌面外伤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7例)和实验组(4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情绪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t=5.44,5.39,6.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外伤患者大多存在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颌面外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梅侠;于娅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作对照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8例)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观察组(n=48例)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两高期”离休干部健康体检工作的探讨

    目的:健康体检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军委、总部首长关于保健工作关口前移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有效的保健方式,可变被动看病为主动检查,变消极治病为积极防病。方法:医护人员要正确认识健康体检是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参加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离休干部参加体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干休所卫生所位于保健工作的第一线,既是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前哨阵地,也是贯彻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要求的直接体现。

    作者:马居峰;邵安龙;王利民;王志敏;毕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难治性大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分别给予子宫按摩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子宫捆绑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子宫切除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子宫按摩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妇科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治疗手术室护理配合研究

    目的:探讨对妇科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腹腔镜治疗过程中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妇科不孕症患者71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6例妇科不孕症患者的分组依据为宫腹腔镜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不同;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照组:基础护理;通过对比护理总有效率以突出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干预价值。结果: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妇科不孕症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显著(P<0.05)。结论:对于妇科不孕症患者,临床在实施宫腹腔镜治疗过程中研究有效方法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将患者表现出系列手术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降低,针对妇科不孕症护理总有效率的提高表现出显著的价值。

    作者:蔡桂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对患者血清v WF、MCP-1、BDNF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对患者血清vWF、MCP-1、BDNF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取健康者50例作为比较参考对象。对三组人员的血清vWF、MCP-1、BDN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高于健康组(P<0.05),BDNF水平则低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并改善血清vWF、MCP-1、BDNF水平,促使其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锦龙;董进宇;赵静;姚俊英;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究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在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乙组的总有效率为88.9%,88.9%>6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义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导尿管球囊在切口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压迫在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CSP人流时出血,用气囊导尿管放置宫腔,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压迫子宫切口,术后24~48 h取出。根据术后取出导尿管是否有再次阴道出血评定疗效。结果: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止血,无再次阴道出血。结论:在迫切需要保全子宫且无条件其他方法治疗的医院,使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治疗CSP 人流时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为进一步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白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和子宫外同时妊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基础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1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的患者是发生在两个不同部位的双卵双胎妊娠,是一种病理妊娠疾病。结论:临床医师在收治异位妊娠患者及先兆流产患者时,既要考虑宫外妊娠也要慎重考虑宫内妊娠,避免发生漏诊误诊,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刘梅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高压氧和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患者吸纯氧40min,一共2次,中间进行吸空气1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2天。结果:30例患者经过高压氧综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年龄越小,越早治疗,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显著。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能让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宇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小儿疝气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32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应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也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毛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在应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B组同时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结果:B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49.24±8.35%)、左室舒张末内径(52.92±4.35 mm)、左室收缩末内径(39.82±5.29 mm)均优于A组(56.46±8.22%,47.52±4.78 mm,34.45±4.85 mm)(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 VS 9.38%)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复发住院发生率(6.25%)低于A组(25.00%)(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秀娟;李艳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碎石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碎石时间以及手术时间(8.69±0.36天、19.45±3.10分、38.45±3.19分)短于对照组(12.56±1.94天、26.12±1.49分、45.78±3.49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96%高于对照组52%,观察组术中并发生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住院的96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匹多莫德分散片观察组48名,对照组48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93.7%。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林勇;彭静君;张海宴;黄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43例患者,乙组44例患者,甲组采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乙组采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不良反应率为9.3%,乙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率为4.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优势显著,用药安全性比较高,并发症比较少,整体效果优于催产素,患者对其满意度很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兴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减少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减少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卫生院选择需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童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n=60)和常规组(n=60),给予健康教育组儿童及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给予常规组儿童及家长不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发生状况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了解状况、满意度状况。结果:健康教育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健康教育组家长对预防接种接种时间、接种目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知晓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健康教育组儿童家长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减少儿童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推广运用。

    作者:马富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维生素D对于人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试验论证对,维生素D对于全身各组织细胞也有广泛作用,甚至密切关系到各种重要疾病。其中,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经过许多个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越发地引起关注。此外,对于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是否可以通过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解决,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论说维生素D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介绍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进一步阐述维生素D如何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以及额外补充维生素D对调节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陈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 组患者 Harris 评分情况优于B、C两组,B组优于C组;A、B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不明显,但均多于C组;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均低于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对于身体条件欠佳的老年或高龄患者应综合考虑,谨慎选择。

    作者:郭入军;李雷波;房志栋;刘霞;侯宝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3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入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予匹多莫德片口服,一次0.4g,每日2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入院3、7、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2%、80.6%、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61.3%、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超;徐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