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勇;彭静君;张海宴;黄波

关键词:匹多莫德分散片, 辅助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住院的96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匹多莫德分散片观察组48名,对照组48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93.7%。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代谢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下脑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七氟醚组较丙泊酚组相比,SjvO2水平较高,Da-jvO2、CERO2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维持麻醉中均会对脑代谢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后者较前者相比更加稳定。

    作者:汪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预注右旋美托咪定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预注右旋美托咪定在喉显微手术麻醉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喉显微手术当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53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麻醉诱导之前,为患者进行右旋美托咪定的预注射,术中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效果。结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喉显微手术的患者,为患者在麻醉之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循环稳定,其应用价值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作者:张亚朋;宋艳敏;刘广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盂肾炎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过程的质量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盂肾炎患者6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进行优质护理,而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均为良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7)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9)天;实验组合满意度达到92.4%,对照组为86.7%,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中,不但能够增加医患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华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遗症期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期用气血津液辩证的分型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35例脑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依据气血津液辩证法进行分型和治疗效果。结果:痰瘀阻络型2例占5.7%,气虚血瘀型20例占57%,气血虚弱、痰阻经络型13例占37.3%,显效无,有效31例,无效4例,有效率88.6%。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采用气血津液辩证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便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聪;柴磊;李文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患者120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小切口切除术治疗以及传统手术治疗,对比2组甲状腺瘤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甲状腺瘤患者疗效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实验组甲状腺瘤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甲状腺瘤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几率低(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应用,损伤小,美观性好,值得应用。

    作者:姜兆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不同方法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其参考价值,分析影响化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7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行FEC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应用触诊、超声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价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触诊评价完全缓解(CR)24例(14.1%),超声评价CR8例(4.71%),病理组织学评价CR12例(56.9%)。触诊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的OR符合率95.8%,超声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的OR符合率100%。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缺乏一致性,触诊和超声评价CR易高易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CR的独立因素为肿瘤大小,肿块小易达到病理CR。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小儿疝气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32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应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也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毛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集合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预计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紫衫醇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紫衫醇治疗恶性肿瘤的毒副反应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紫衫醇进行化疗,观察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中性粒细胞减少58例(77.33%)、胃肠道反应37例(49.33%)、感觉障碍54例(72.00%)、肌肉关节痛41例(54.67%)、脱发71例(94.67%)。结论:紫衫醇在恶性肿瘤的化疗中,虽然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严重的毒副反应较少,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毒副反应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保秀;严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及相关护理问题分析

    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及相关护理问题。方法:结合胰岛素常用注射技术,分析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为临床胰岛素注射奠定基础。结果:临床给予胰岛素注射技术针对性的护理,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水平,改善临床临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血糖控制率。结论:分析胰岛素不同注射技术的护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保证了胰岛素的治疗疗效。

    作者:汤琦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评价

    目的: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量分别为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进行炎琥宁的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的是静脉滴注利巴韦林,两组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5天。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患儿口腔溃疡以及手足皮疹方面的效果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来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7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6.5%,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4.4%,组间比较(x2=4.613,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均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效果好,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岳用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用于骨外科创伤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00例骨外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人1根冲洗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组敷料更换次数、敷料更换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3%,实验组敷料更换次数少,敷料更换时间短,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36例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预后卫生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予以快速康复外科干预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干预者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评价卫生经济学效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在情感功能得分、整体健康状况方面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较好的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作者:何素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展开临床研究,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收治区间为为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对A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对B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观察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产妇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A组产妇分娩新生儿存活率高于B组产妇,A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优于B组产妇。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开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监护室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ICU 失禁性皮炎(IAD)的应用,总结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护理人员的IAD预防意识,希望能为IAD的临床护理提高一个参考。

    作者:吴丽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不同采血部位的比较

    血气分析能反映出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因此,血气分析对于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均有重要意[1]。因此动脉穿刺技术成为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目前新生儿的血气标本采集途径主要是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我科从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随机选择120例患儿,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进行采血,对三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葛丽雅;李莉;郑丹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瘤技术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减少癌细胞在手术过程中的转移,无瘤技术是指在恶性肿瘤手术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或减少癌细胞脱落、种植和散播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可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介绍术中无瘤技术的操作及配合要点结果手术中要严格遵守无瘤技术操作程序,避免了肿瘤医源性传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亲情快乐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儿童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究亲情快乐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2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乙组24例患者采用亲情快乐护理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满意人数15例,满意率为65.2%,乙组的满意人数21例,满意率为87.5%,乙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儿童患者采用亲情快乐护理模式,其效果明显,能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提升儿童接受困难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凤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组式培训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实践

    目的:探讨分组式培训对于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对我科30名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急救培训,培训过程将所有护士分为三组,与医生共同参与;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操作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结果。结论:对急诊护士采取分组式培训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医院推广。

    作者:芦荣;王生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