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朋;宋艳敏;刘广文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0.4~2012.4收治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行手术治疗,探讨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4年行GOS评分70.0%恢复良好,12.0%轻残,10.0%重残,8.0%植物生存或死亡。结论: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戴成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结合护理干预促进剖腹产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本院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结合的护理干预。结果:接受治疗的1周,2周,3周观察组伤口面积缩小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伤口面积缩小的程度,且第3周患者伤口缩小程度达到37.84±24.45,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处于剖腹产手术伤口愈合期患者运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值得在临床的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检查脑部血肿清除情况,发现46例患者血肿清除情况超过80%,血肿清除在50%-80%的有5例,血肿清除小于50%的有1例,治疗有效率达到96.2%。结论: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时候,分析、观察患者病情,予以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块等特点,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杨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予以快速康复外科干预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干预者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评价卫生经济学效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在情感功能得分、整体健康状况方面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较好的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作者:何素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多发性硬化是目前神经疾病当中的常见病,患者会遗留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因此多发性硬化患者仍然需要有效、系统的康复治疗。
作者:潘虹;王超兰;戴方骏;章代亮;金荣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出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将采用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其余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差异较大,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常规组患者发生率明显比实验组高,P<0.05。结论:针对烧伤整形患者,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能够有效修复缺损皮肤,增强治疗效果,且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推广价值重大。
作者:乔向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胫骨中段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53例胫骨中段骨折患者,为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术后6个月随访,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中疗效评价为优的患者为22例,良21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1.13%(43/53)。同时,53例患者治疗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在胫骨中段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理想,固定比较牢固,患者对肢体功能康复的情况比较满意,建议在胫骨中段骨折中广泛应用。
作者:袁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6/4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施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门诊接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支原体抗体分为a、b、c三组,a组支原体抗体阳性,b 组支原体抗体阴性,c未查支原体抗体,所有患儿均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b 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12%,c 组治疗总有效率是100%,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门诊无法及时检查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抗体时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效果具有可靠性。
作者:吴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氨溴索注射液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6.7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辅助治疗中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何大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用于硬核白内障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共收录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10患者资料,共146眼;所有患者均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回访调查,对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相关统计,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本次110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眼视力得到显著康复,总有效率100%;具体来说,佳视力矫正≥0.5,共124眼,占84.9%;视力矫正0.1-0.5,共18眼,占12.3%;视力矫正≤0.1,共4例,占2.8%;仅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虹膜损伤、角膜水肿、炎症反应等,经过临床处理后并发症得到控制。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优越,符合临床手术预定标准,值得推广。
作者:张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展开临床研究,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收治区间为为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对A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对B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观察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产妇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A组产妇分娩新生儿存活率高于B组产妇,A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优于B组产妇。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开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孕期体重管理的干预对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到2016年4月我院门诊接收的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150例孕妇,对照组给予常规系统产前检查和产前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孕期体重管理。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前体重增幅与分娩前BMI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是2.67%,巨大儿发生率是4.67%,对照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是7.33%,巨大儿发生率是13.33%,研究组低体重儿与巨大儿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胎儿出生体重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减少巨大儿与低体重儿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何丽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病历资料,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探究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控对策。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的风险事件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因素占62.50%、患者自身因素占18.75%、药物与医疗器械因素占12.50%,其他因素占6.2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较多,应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尽量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何天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实施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切除阑尾进行病理化验,术后1周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有2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腹腔积液,粘连性肠梗阻情况,2周后经过保守治疗,并发症均消失。结论: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关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给予积极的临床处理,可以提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愈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严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之中,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从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相继出现。将现代人体解剖学与影像学进行巧妙的结合,构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和三维模型。并且为了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将所获取的影响与实物断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该种方法使得影响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醒目,对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得解剖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周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肛门瘙他痒症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对15名患者患有顽固性肛门瘙痒症病人采用肛周皮肤点状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及维生素B1混合液,再行肛周末梢神经离断术。结果:15例病人当天症状消失,后期效果好,目前未复发。
作者:杨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普外科胃术后出血的4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原因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将40例普外科胃术后出血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较满意的成果。结论:根据实际临床情况选择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与再次手术修补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手段。
作者:金启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患者遗留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严重的步行障碍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方面,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纠正异常的步行模式是康复的主要目标。踝足矫形器作为一种辅助器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潘虹;王超兰;章代亮;戴方骏;金荣疆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