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
目的:探讨对怀孕早期情绪抑郁孕妇进行心理咨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并接受保胎治疗的孕早期先兆流产且抑郁孕妇10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前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后者给予心理咨询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的评分值均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怀孕早期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咨询干预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或消除抑郁情绪,帮助其调节心态,保障母婴健康,效果理想。
作者:龙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7例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7例骨科手术后未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创时间、骨折分型、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创伤原因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对策。
作者:滕建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基于新教学改革趋势下,“头脑暴风法”体现出了临床带教中的优越性,可结合内科护理教学具体内容,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主题方案。结合头脑风暴法内涵,本文介绍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头风暴法教学流程及重点,为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意义。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的效果。方法:以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地1000名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n=500)和对照组(n=500),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前的资料为对照组,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后的资料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际控制成效。结果:研究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10.4%显著低于对照组1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59,P<0.05)。结论:在农村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合理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慢性病控制整体工作水平,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保障。
作者:李继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高压氧和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患者吸纯氧40min,一共2次,中间进行吸空气1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2天。结果:30例患者经过高压氧综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年龄越小,越早治疗,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显著。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能让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宇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00例骨外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人1根冲洗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组敷料更换次数、敷料更换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3%,实验组敷料更换次数少,敷料更换时间短,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肠造口患者,所以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其中6例患者发生周围皮肤炎症、3例患者发生造口狭窄、4例患者发生造口旁疝、2例患者发生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另外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得到好转改善。结论:针对肠造口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其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周思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的优质护理的质量管控。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75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乙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综合管控,在责任护士工作的基础上,由护理组长进行层级管理,注重各项护理工作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果:乙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均优于甲组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管控,能够对护理的总体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了病人安全,减轻了护士个人承担风险的压力,减少了护理差错,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索质量管控升化,推进优质护理内涵建设的核心,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胥小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及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共收录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所有患儿接受X线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组织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按照14d为一个周期进行分阶段治疗,主要分为第一阶段(2-3d)、第二阶段(4-7d)、第三阶段(7d以后),按照阿奇霉素使用标准对患儿合理用药;统计具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症复杂,常包括:发热、厌食、持续剧烈咳嗽、头痛等症状,此次40例患儿全部以多发病症为主,均是2种以上症状的病态。选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效果显著,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明显(P<0.05),对安全评分系数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阿奇美术序贯疗法按照支原体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阶段治疗,增强了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效果理想。
作者:胡黔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深入探讨在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例接受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子宫切除的指征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子宫切除术与孕产次、多胎妊娠和分娩方式等有直接的联系。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当前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做好产妇监护及计划生育等工作能够将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作者:吴家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定合理完整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总结对比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的情况,统计无偿献血者人数;一次性献血400ml 人数及比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无偿献血者的人数明显增多,献血反应发生率减少,再次献血率提高,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的减轻无偿献血者的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从而壮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作者:杨凤春;杨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患病率高、危害性大、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伤口的评估、护理管理、治疗的护理配合三方面着手,从伤口的冲洗方法、伤口的清创、内皮祖细胞移植、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湿性愈合疗法等方面的研究展开探讨,进而将各种有利于糖尿足溃疡的方法更完善的联合运用,促进其愈合。
作者:周思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来氟米特联合波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狠疮性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0%(22/25);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18/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3例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3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均予以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狠疮性肾炎的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胃穿孔手术治疗的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的是单纯穿孔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共32例,采用的是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治疗后的一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8%、21.9%,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一年后的术后复发率要远远大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时,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穿孔缝合术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之处,因此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并及早的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张伟东;常继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对缺血后大鼠心肌交感神经芽生的抑制作用及心室重构影响。方法:利用4-甲基邻苯二酚诱导心脏交感神经芽生大鼠动物模型80只,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美托洛尔组、观察组与联合组各20只。对照组模型制作后未给予特殊处理。美托洛尔组给予配制为0.15g/L的混悬液,以10mg/kg体重灌胃。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药粉15g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混悬,给药体积为10ml/kg/d 灌胃给药。联合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混悬液灌胃。每组患者连续灌注治疗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h进行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左心室心肌匀浆中去甲基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酯酶(CHAT)、生长相关蛋白(GAP-43)、络氨酸羟化酶(TH)含量。专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对照组、美托洛尔组、观察组与联合组左心室心肌匀浆中 NE 水平分别为[(168.92±23.17)ng/L 比(125.38±25.61)ng/L比(122.95±26.06)ng/L比(101.32±16.39)ng/L,F=3.281]、GAP-43水平[(632.16±43.28)ng/L 比(641.09±41.07) ng/L比(650.90±40.85)ng/L比(547.23±38.59)ng/L,F=2.894]、TH 水平[(48.21±3.78)U/L比(37.12±4.09)U/L比(36.86±4.29)U/L比(30.17±4.26)U/L,F=3.095]逐渐减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匀浆中 CHAT 水平[(573.27±23.21)U/L 比(569.03±24.28)U/L比(570.43±25.09)U/L比(543.17±23.37)U/L,F=0.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HYP)[(356.90±22.28)ug/mL比(318.58±20.63)ug/mL比(319.06±21.43)ug/mL 比(289.76±41.09)ug/mL,F=3.91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抑制缺血心肌交感神经芽生作用,对于缺血心肌坏死后心室重构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徐良;胡占军;王利清;薜润成;黄大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中应用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的有效性。方法:以放射科医生、技术员、护士作为培训对象,予以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观察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考核合格情况。结果:培训前抢救理论知识考核合格30名,合格率83.3%,操作演练考核合格26名,合格率72.2%;随着培训不断进行,医技护的抢救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演练考核合格率不断升高,在2015年12月考核中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演练考核合格率均达到100.0%,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培训中可提高放射科团队的抢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晨;岳梨蓉;王瑾;向述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时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多个术后手术患儿,将其分成两组。第一组手术患儿在进入麻醉复苏室后由复苏室护士全程陪同照顾,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同时让其亲人待在患儿身边;第二组则没有护士及亲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二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论:第一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第二组,由此可见,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尤为重要。
作者:杨秀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联合硬化剂注射及点式剥脱手术治疗不同CEAP 级别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12-2014年我院住院符合手术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明显改善,术后4周做彩超复查,全组患肢的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塞,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均回流通畅,未见并发血栓形成者。结论:通过CEAP 基础分级诊断详细评估,以临床(C)分级为主要标准结合解剖因素(A)分类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扩大了治疗应用范围和适应症,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军;徐昶;赵星卫;王茂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22%,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脑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靖;陈德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5%(5/4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作者:刘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