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胡黔萍

关键词:阿奇霉素, 序贯疗法, 小儿支原体肺炎,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及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共收录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所有患儿接受X线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组织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按照14d为一个周期进行分阶段治疗,主要分为第一阶段(2-3d)、第二阶段(4-7d)、第三阶段(7d以后),按照阿奇霉素使用标准对患儿合理用药;统计具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症复杂,常包括:发热、厌食、持续剧烈咳嗽、头痛等症状,此次40例患儿全部以多发病症为主,均是2种以上症状的病态。选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效果显著,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明显(P<0.05),对安全评分系数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阿奇美术序贯疗法按照支原体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阶段治疗,增强了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效果理想。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切开挂线术配合连参洗剂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因病因病理复杂,诊断、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难度大,术后易复发。我院肛肠外科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87例,行切开挂线术后采用连参洗剂熏洗坐浴,结果全部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慢病建档管理后对改善护患关系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人进行建档管理后对改善护患关系的意义。方法:对社区慢性病建档管理前后,分别发放了250份和300份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通过了解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分析护患关系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慢性病患者建档管理前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P<0.05)。结论:社区的慢病患者建档管理后,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护士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庞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6/4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施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5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是72%;总有效率是92%,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是48%,总有效率,6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较好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者:陈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并对比行剖宫产剔除肌瘤与未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行剖宫产剔除肌瘤)与对照组(单独行剖宫产),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12±0.31)天、手术用时(87.23±19.87)min、术中出血量(199±80)ml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针对视野不清等情况,应暂缓剔除。

    作者:朱中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试论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用中药、三联疗法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肠胃科2015.2~2016.2收治的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患者8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三联疗法,观察组(n=40)基于对照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低于观察组97.5%,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82.5%,明显低于观察组9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析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实施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肿瘤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14年5月份针对本社区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填写308份北京市肿瘤防控核心知识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分析,2014年9月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后,在同人群中做调查问卷299份,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9月份对308例肿瘤防控核心知识问卷调查人群,进行了第2次知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99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辖区百姓对肿瘤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对肿瘤是本市死因排行第一的疾病知晓率由49.67%提高到91.3%,对肿瘤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的由9.9%提高到36.50%,对恶性肿瘤可防可治认同度显著提高;愿意参加体检筛查的人员由89.28%提高到99.30%,对大肠癌和肝癌知晓程度也得到显著提升。结论:通过问卷数据分析表明,针对辖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干预工作的开展,对提高辖区居民的肿瘤防控知识及防控意识起到了显著效果。

    作者:赵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声带小结手术致喉痉挛一例

    在日常生活中,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这种耳鼻喉的常见疾病常有发生,也是声嘶患者的常发病的其中之一,主要是患者过度的用声,噪声环境下持续过度用声,也有发声不当,过度烟酒等造成,主要是声音嘶哑为临床表现。在以往的治疗中,往往采用直接喉镜,纤维喉镜,支撑喉镜,间接喉镜等的治疗措施,但是在自从2001年采用电子喉镜在局部麻醉的情况实施手术,而且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了术后的治疗效果确实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在通过本院患者总结手术中的并发症及临床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蒋乾芬;曾纪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选58例宫外孕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1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的13例,对照组14例,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1例治疗初期疼痛加重病例,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均能够针对宫外孕进行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药房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随着医院内部用药品种的多样化发展,药房管理工作显得格外关键,不仅决定了内部药品流通与分配导向,也对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质量管理系统指导下,本文介绍了医院药房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药房管理改革对策。

    作者:吴家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保温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实施保温护理对麻醉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保温护理,对比两组体温变化与麻醉复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体温(36.21±0.67℃)、关腹时体温(36.30±0.52℃)、术毕体温(36.43±0.42℃)均高于对照组(34.42±0.59℃,34.62±0.86℃,35.35±0.45℃)(P<0.05);观察组患者寒战、躁动发生率(7.89%,13.16%)低于对照组(42.11%,36.84%)(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17.25±5.45 min)、麻醉清醒时间(46.92±6.28 min)、出室时间时间(45.78±6.69 min)均短于对照组(22.67±5.93 min,73.88±9.72 min,73.67±8.75 min)(P<0.05)。结论:实施保温护理能够保持体温稳定,减轻手术应激,促进麻醉复苏。

    作者:李艳朔;王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传染病防治中医护管理与人性化护理方法

    传染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症状复发、发病急等特点,并且传染病还常常伴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由于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适合陪护人员进行陪伴,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负面心理情绪,对治疗的配合度不高,影响治疗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需要做好医护管理工作,加强对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从而提高舒适性和生活质量。本文笔者主要研究传染病防治中医护管理与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作者:罗翠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手术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常规组和舒适组,每44例手术室患者为1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而舒适组的护理方法为舒适护理干预,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患者,舒适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中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6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肾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2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程雨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维生素D对于人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试验论证对,维生素D对于全身各组织细胞也有广泛作用,甚至密切关系到各种重要疾病。其中,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经过许多个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越发地引起关注。此外,对于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是否可以通过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解决,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论说维生素D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介绍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进一步阐述维生素D如何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以及额外补充维生素D对调节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陈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剖宫术后母乳喂养中术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剖宫产孕妇126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63例被划入对照组,采用术前护理干预的6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果,包括喂养成功率、乳房胀痛发生率以及乳头皲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后1~3天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哺乳期乳房胀痛、乳头皲裂发生率,观察组乳房胀痛1.59%(1/63)低于对照组19.05%(12/63),观察组乳头皲裂率6.35%(4/63)低于对照组15.87%(10/6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护理敢于的引入,可使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提升,且在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等发生率上明显降低,可将该干预方法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田汶;汪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不同采血部位的比较

    血气分析能反映出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因此,血气分析对于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均有重要意[1]。因此动脉穿刺技术成为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目前新生儿的血气标本采集途径主要是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我科从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随机选择120例患儿,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进行采血,对三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葛丽雅;李莉;郑丹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碎石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碎石时间以及手术时间(8.69±0.36天、19.45±3.10分、38.45±3.19分)短于对照组(12.56±1.94天、26.12±1.49分、45.78±3.49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96%高于对照组52%,观察组术中并发生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