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冯丽

关键词:舒适护理, 乳腺癌,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53例。参比组患者按护理规程执行一般操作;研究组患者则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特点及方法等开展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病情改善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短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新的,探索临床治疗的佳途径。方法:对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平均时间(73.5±5.3)min,且出院时切口愈合均全部达到甲级标准,平均住院时间(8.1±1.2)d。术后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3例,腹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1.5%。结论:当前手术治疗扔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佳临床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应该充分的考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把握手术时机并选择合适的切口,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常继业;张伟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疗效回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仍然为对症治疗。该病属祖国医学的“子肿,子晕,子痫”等病的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李虹;耿乃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不同方法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其参考价值,分析影响化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7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行FEC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应用触诊、超声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价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触诊评价完全缓解(CR)24例(14.1%),超声评价CR8例(4.71%),病理组织学评价CR12例(56.9%)。触诊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的OR符合率95.8%,超声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的OR符合率100%。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缺乏一致性,触诊和超声评价CR易高易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CR的独立因素为肿瘤大小,肿块小易达到病理CR。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骨科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在预防伤口感染的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为率6.7%,对照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2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76.7%,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患者伤口感染,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病历资料,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探究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控对策。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的风险事件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因素占62.50%、患者自身因素占18.75%、药物与医疗器械因素占12.50%,其他因素占6.2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较多,应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尽量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何天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方法探究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35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给予术后早期正确的宣教、早期饮食、按摩、早期活动,联合给予乳果糖口服、开塞露、乳果糖灌肠、肛管排气等治疗,缓解腹胀并促进剖宫产病人肛门排气排便。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病人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俞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对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对2016年3月~2016年4月筛选出的1626例中药饮片处方,根据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中的用药次数、药物属性、处方分布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次数多的为当归、甘草、金银花、太子参、白术等,处方分布多科室为内科与妇科,其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对当前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临床应用研究效果显著,发现其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晓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通过分组实施不同手术方法来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予以对照组患者开放式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治疗中应用微创手术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高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在应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B组同时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结果:B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49.24±8.35%)、左室舒张末内径(52.92±4.35 mm)、左室收缩末内径(39.82±5.29 mm)均优于A组(56.46±8.22%,47.52±4.78 mm,34.45±4.85 mm)(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 VS 9.38%)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复发住院发生率(6.25%)低于A组(25.00%)(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秀娟;李艳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小儿疝气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32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应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也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毛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比较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22%,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脑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靖;陈德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

    目的:分析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及时全接种影响因素,总结管理对策。方法:计划采用整群抽样法,在辖区内抽取适龄儿童。共抽取样本400例,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回收率96.0%(384/400),男女比例0.98∶1,年龄(1.8±1.5)个月;BCG 接种率99.0%、及时接种率58.6%,OPV则为97.4%、46.4%,DPT97.7%、75.5%,MV98.2%、79.2%,HepB99.0%、66.1%,五苗全部接种83.3%、及时接种54.7%,未见未接种者,部分接种三种,仅约2.86%(11/384)对象接种了1-3种;11名接种1-3种患儿家长不知晓、计划外生育、出生后处于流动状态,访谈接种4种患儿家属39名,其中绝大多数为忘记接种或建卡后处于流动状态,在超过限定时间后,不愿意接种,另有部分家属对疫苗质量问题存在顾虑。结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高,但仍有待提高,且及时接种率偏低,对出生后早期流动跟踪不足、家属自身顾虑或认识不足是造成接种不及时、接种不全的主要原因;需加强各地区疾控中心的联系,做好1岁内儿童家长的督促工作。

    作者:刘让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并对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急诊科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用药治疗,总结评价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不良反应4例,对应治疗后改善。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用药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方法:抽选68例面部敏感的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8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3.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治疗下工更为理想。

    作者:陈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究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在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乙组的总有效率为88.9%,88.9%>6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义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中西药结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3.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11.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输液接头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接头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行PICC穿刺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连接输液,对照组使用肝素帽接头连接输液,比较两组患儿PICC的堵管率。结果:试验组堵管率为0,对照组堵管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 中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PICC的堵管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胸心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胸心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00例行胸心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均分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论:对胸心外科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防止肢体运动障碍、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复杂肾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复杂肾结石患者中抽选60例,按入院编号单双数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性取石术、30例研究组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评定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93.3%(28/30),对照组清除率为73.3%(22/30),两组清除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复杂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作用突出,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苏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