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

汪艳萍

关键词:丙泊酚, 七氟醚, 小儿麻醉, 脑代谢指标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代谢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下脑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七氟醚组较丙泊酚组相比,SjvO2水平较高,Da-jvO2、CERO2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维持麻醉中均会对脑代谢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后者较前者相比更加稳定。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维生素D对于人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试验论证对,维生素D对于全身各组织细胞也有广泛作用,甚至密切关系到各种重要疾病。其中,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经过许多个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越发地引起关注。此外,对于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是否可以通过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解决,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论说维生素D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介绍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进一步阐述维生素D如何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以及额外补充维生素D对调节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陈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展开临床研究,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收治区间为为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对A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对B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观察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产妇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A组产妇分娩新生儿存活率高于B组产妇,A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优于B组产妇。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开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2.5%少于对照组12.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张翠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究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在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乙组的总有效率为88.9%,88.9%>6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义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麻醉效果的临床思路构建

    目的:探究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需要进行手术麻醉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气体分析(PH 值、O2分压、CO2分压)指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较好,患者的心率、血压较为稳定,氧分压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辉;杜晓蓉;王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靶点射频联合针刀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针刀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05月至2014年10月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T引导靶点射频热凝并“回”字型针刀整体松解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用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四天、术后1月、术后3月VSA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于术后三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术后四天、术后1月,术后3月VS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针刀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郁立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调查分析及健康

    目的:分析及调查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情况,并观察健康宣教对其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更年期认知度、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进行调查,将60例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0例和观察组(细致健康宣教组)30例,然后将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不同时间的更年期认知度、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60例更年期妇女的更年期认知度及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均较低,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结更年期认知度及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而更年期生存质量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较低,且健康教育对其各方面的改善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BIPAP呼吸机联合人性化护理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人性化护理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各项血气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PaCO2、PaO2、SaO2指标较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体有效率研究组患者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7%,统计学检验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联合人性化护理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级呼吸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苏江华;张静;王霞;孟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析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考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数据相差较大,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更有助于帮助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恢复,其有效率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40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项)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物对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患有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跟进治疗观察3个月,160例患者治愈145例,好转患者15例,无效0例(P<0.05)。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慈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普外科胃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

    目的:对普外科胃术后出血的4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原因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将40例普外科胃术后出血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较满意的成果。结论:根据实际临床情况选择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与再次手术修补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手段。

    作者:金启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6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肾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2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程雨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对患者血清v WF、MCP-1、BDNF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对患者血清vWF、MCP-1、BDNF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取健康者50例作为比较参考对象。对三组人员的血清vWF、MCP-1、BDN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高于健康组(P<0.05),BDNF水平则低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并改善血清vWF、MCP-1、BDNF水平,促使其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锦龙;董进宇;赵静;姚俊英;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遗症期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期用气血津液辩证的分型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35例脑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依据气血津液辩证法进行分型和治疗效果。结果:痰瘀阻络型2例占5.7%,气虚血瘀型20例占57%,气血虚弱、痰阻经络型13例占37.3%,显效无,有效31例,无效4例,有效率88.6%。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采用气血津液辩证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便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聪;柴磊;李文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两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病例1,男,76岁,主因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2,男,77岁,主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月,排尿困难2周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第1例患者1年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术后行介入治疗,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治疗,8个月后复发,给予放疗,效果不佳,13个月后去世;第2例患者为复发病例,术中发现前列腺组织内大量癌结节,手术切除至外科包膜,行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改善,并转放疗科继续治疗。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1种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庞东梓;王振国;陈惠庆;宋继文;米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评估及分析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8例,均应用厄贝沙坦(150~300mg/次,1次/d)治疗,观察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评估,显效56例(82.35%),有效7例(10.29%),总有效率92.65%。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IVST、LVPWT、LVDd指标明显降低(P<0.05);全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降压效果显著,且对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作者:代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50例的效果分析

    目的: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50例的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妇产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择15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75例。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的情况。结果:乙组出血率、分娩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甲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出血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舜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至2016年1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收集、调查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高危因素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诊治,控制患者的病情,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黄小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