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涛
基于新教学改革趋势下,“头脑暴风法”体现出了临床带教中的优越性,可结合内科护理教学具体内容,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主题方案。结合头脑风暴法内涵,本文介绍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头风暴法教学流程及重点,为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意义。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输血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参比组41例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结论: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敏;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抽选98例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3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8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1.58±3.94)m/s,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55.79±5.8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40.25±5.13)m/s,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欧阳业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唯捷流系统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患者均给予瓣膜置换术治疗,术中分别采用唯捷流系统和经肺动脉置管检测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二者检测差异。结果: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分别经唯捷流系统和肺动脉置管检测,CO、SV、LVEDV、LVESV 和 LVEF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相似,分别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所得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进行配对t 检验,两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及Bland-Altman差值法一致性检验后,相关系数r>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唯捷流系统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肺动脉置管术相近,可用于肺动脉置管的替代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应用。
作者:房志栋;梁丽艳;董辉;贾彦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助产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70例准备分娩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紧张、焦虑情绪,同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为(8.5±6.4)分,焦虑评分为(7.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1例产后出血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有3例产后出血和3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X2=3.96。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联合硬化剂注射及点式剥脱手术治疗不同CEAP 级别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12-2014年我院住院符合手术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明显改善,术后4周做彩超复查,全组患肢的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塞,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均回流通畅,未见并发血栓形成者。结论:通过CEAP 基础分级诊断详细评估,以临床(C)分级为主要标准结合解剖因素(A)分类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扩大了治疗应用范围和适应症,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军;徐昶;赵星卫;王茂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选58例宫外孕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1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的13例,对照组14例,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1例治疗初期疼痛加重病例,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均能够针对宫外孕进行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胸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术结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能自行排痰患者38例,44例患者情绪明显缓解,疼痛情况明显有28例,护理满意度为9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中能自行排痰患者26例,27例患者情绪明显缓解,疼痛情况明显有18例,护理满意度为68%均高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吧,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战英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具体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录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采用分析法讨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于术后3个月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详细统计2组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自发性胸痛以呼吸困难、胸痛、刺激性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心悸、血压低、四肢发凉等,多数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症状。本次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两组对比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可检查出气胸的具体病因,可对叶间裂、肺尖、肺门等详细检查,无盲区,治疗效果优于开胸手术。
作者:田茂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孕期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宣教)各45例,对比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1%>48.4%,P<0.05),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样高于对照组(91.1%>82.2%,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更好的保障了母婴健康,提高了孕妇的满意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糖尿病高血压加强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证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 FPG (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SBP(收缩压)及DBP(舒张压)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FPG、2Hpg、SBP 及DBP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加强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及血压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康江红;王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6/4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施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病人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开展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由于具有视听兼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优点,微课成为神经外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但能节省人力成本、扩大教育覆盖面,还能增强实际教育效果、提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薛雷;张海红;曹剑梅;蒋继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形成限制性粘连,特别是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术后早期功能活动能够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和增加抗感染能力,同时维持修复组织的稳定性和防止肌腱粘连。延续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实践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能有效地协助患者安全、及时地从急性期向康复期过渡因此我科专职护士尝试采取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娟娟;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基于ERCP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接诊的83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体检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83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821例,成功率为98.0%,出现并发症17例,总并发症率2%,上述患者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探究可知:对应用ERCP术治疗胆胰疾病的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是进行内镜下进一步治疗各类胆胰疾病的基础,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以降低操作难度,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降低患者费用,才能有利于在临床上的推广。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的优质护理的质量管控。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75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乙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综合管控,在责任护士工作的基础上,由护理组长进行层级管理,注重各项护理工作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果:乙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均优于甲组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管控,能够对护理的总体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了病人安全,减轻了护士个人承担风险的压力,减少了护理差错,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索质量管控升化,推进优质护理内涵建设的核心,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胥小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入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予匹多莫德片口服,一次0.4g,每日2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入院3、7、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2%、80.6%、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61.3%、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超;徐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仍然为对症治疗。该病属祖国医学的“子肿,子晕,子痫”等病的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李虹;耿乃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紫衫醇治疗恶性肿瘤的毒副反应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紫衫醇进行化疗,观察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中性粒细胞减少58例(77.33%)、胃肠道反应37例(49.33%)、感觉障碍54例(72.00%)、肌肉关节痛41例(54.67%)、脱发71例(94.67%)。结论:紫衫醇在恶性肿瘤的化疗中,虽然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严重的毒副反应较少,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毒副反应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保秀;严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肛门瘙他痒症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对15名患者患有顽固性肛门瘙痒症病人采用肛周皮肤点状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及维生素B1混合液,再行肛周末梢神经离断术。结果:15例病人当天症状消失,后期效果好,目前未复发。
作者:杨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