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江华;张静;王霞;孟爽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患者普罗帕酮治疗以及普罗帕酮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对比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较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优(P<0.05);实验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不良反应几率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联合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峻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14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有5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5.4%,治疗组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昌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8例,均应用厄贝沙坦(150~300mg/次,1次/d)治疗,观察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评估,显效56例(82.35%),有效7例(10.29%),总有效率92.65%。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IVST、LVPWT、LVDd指标明显降低(P<0.05);全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降压效果显著,且对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作者:代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26例)与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26例)其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多个因素做单因素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淡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空腹血糖、血糖控制情况、合并血管病变以及合并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空腹血糖、血糖控制情况、合并下肢血管以及神经病变之间存在密切联系(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相应的实施护理对策,进行正确的足部护理,对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过程的质量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盂肾炎患者6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进行优质护理,而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均为良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7)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9)天;实验组合满意度达到92.4%,对照组为86.7%,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中,不但能够增加医患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华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患有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跟进治疗观察3个月,160例患者治愈145例,好转患者15例,无效0例(P<0.05)。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慈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至2016年1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收集、调查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高危因素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诊治,控制患者的病情,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黄小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门诊接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支原体抗体分为a、b、c三组,a组支原体抗体阳性,b 组支原体抗体阴性,c未查支原体抗体,所有患儿均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b 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12%,c 组治疗总有效率是100%,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门诊无法及时检查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抗体时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效果具有可靠性。
作者:吴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讨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患者498例,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投诉情况及风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投诉率及风险事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及风险事故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巧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不同年龄段其自身身体发育生长变化大,患病后的病理生理改变迅速。故儿科门诊的接诊量大且病种复杂,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任务重。门诊抽血室是医院门诊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工作技术要求较高,对患儿的操作具有侵害性,加之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就诊心理压力加重,因此,对门诊护士的操作技术严格要求,学习医患沟通交流技巧,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各个方面都有其必要性,不仅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而且减低抽血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杨翠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使用电动吸乳器纠正凹陷、平坦乳头,促进乳汁分泌,促进婴儿正确含接乳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2015年1-12月对45例凹陷乳头、30例平坦乳头,在产后6小时内开始使用电动吸乳器吸乳,20分钟/次,4-6次/日,并协助婴儿哺乳。结论:30例平坦乳头,43例凹陷乳头均成功进行母乳喂养,2例失败,母乳喂养成功率97%。
作者:罗丽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亲情快乐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2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乙组24例患者采用亲情快乐护理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满意人数15例,满意率为65.2%,乙组的满意人数21例,满意率为87.5%,乙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儿童患者采用亲情快乐护理模式,其效果明显,能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提升儿童接受困难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凤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2.5%少于对照组12.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张翠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14年5月份针对本社区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填写308份北京市肿瘤防控核心知识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分析,2014年9月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后,在同人群中做调查问卷299份,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9月份对308例肿瘤防控核心知识问卷调查人群,进行了第2次知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99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辖区百姓对肿瘤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对肿瘤是本市死因排行第一的疾病知晓率由49.67%提高到91.3%,对肿瘤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的由9.9%提高到36.50%,对恶性肿瘤可防可治认同度显著提高;愿意参加体检筛查的人员由89.28%提高到99.30%,对大肠癌和肝癌知晓程度也得到显著提升。结论:通过问卷数据分析表明,针对辖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干预工作的开展,对提高辖区居民的肿瘤防控知识及防控意识起到了显著效果。
作者:赵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90例,采用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按照不同得分进行等级分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难度评分系统评分,将患者根据难度大、中、小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患者手术时间≤100min人数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手术难度评分越高,手术难度越高。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郭海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开展静脉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开展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所有患者5个时刻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糖指标,统计所有患者苏醒、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插管后即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分别为(7.3±2.5)h、(11.7±5.4)h、(4.3±1.0)h;对照组患者苏醒、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分别为(9.9±3.6)h、(28.6±9.5)h、(8.5±1.7)h,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开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ADL 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小骨窗显微手术较保守治疗效果更显著,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镇江;庄永辉;戴成国;王安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出更有效的应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感染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对照方法,把本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这段时期中的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100例进行临床分析,利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100例病患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通过采取联合预防治疗的治疗措施,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患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预防和心功能变化这些因素上的表现来进行详细分析。结果:通过治疗观察,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联合预防治疗的措施之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并发症,加快患者出院的速度,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借鉴。
作者:唐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小儿疝气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32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应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也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毛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氨溴索注射液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6.7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辅助治疗中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何大进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