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阳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并探讨该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制定的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电针疗法)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 MA 运动积分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FMA 运动积分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的电针疗法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量分别为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进行炎琥宁的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的是静脉滴注利巴韦林,两组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5天。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患儿口腔溃疡以及手足皮疹方面的效果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来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患者普罗帕酮治疗以及普罗帕酮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对比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较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优(P<0.05);实验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不良反应几率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联合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峻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复杂肾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复杂肾结石患者中抽选60例,按入院编号单双数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性取石术、30例研究组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评定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93.3%(28/30),对照组清除率为73.3%(22/30),两组清除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复杂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作用突出,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苏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产科急诊切除子宫的常见原因,探讨能够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产科行急诊子宫切除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6例患者行急诊子宫切除的具体原因,对能够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因发生产后出血切除子宫,导致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具体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宫缩乏力所占比例大,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中因胎盘因素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多于因其他因素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P<0.05)。结论:导致产科急诊患者切除子宫的原因较多,由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为主要原因,临床应加强对导致产科急诊患者子宫切除相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不断探索可以减少或避免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祛痰、消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雾化吸入的操作简便、药物直达病灶使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雾化吸入疗法的药液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效果明显。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作者:范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其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1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评估情况、治疗药物以及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入院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Ⅰ级2例(1.27%),心功能Ⅱ级18例(11.39%),心功能Ⅲ级93例(58.86%),心功能Ⅳ级45例(28.48%),主要以Ⅲ、Ⅳ级为主;158例患者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扩心病、肺心病以及其他疾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96.08%)、利尿剂(71.52%)、洋地黄类(56.9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4.94%)、β受体阻滞剂(22.15%)、醛固酮拮抗剂(20.89%)、钙通道阻滞剂(16.46%)、多巴胺类(5.70%)、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4.4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0.63%);16例患者死亡,10例泵衰竭、3例猝死、1例脑梗死、2例其他并发症死亡、无患者出现死因不明的情况。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括冠心病、高心病为主要病因,治疗需缩小临床与指南的差距,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比各自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优秀例数21例,良好例数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中优秀例数9例,良好例数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5.7%。比较发现观察组麻醉有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53例。参比组患者按护理规程执行一般操作;研究组患者则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特点及方法等开展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病情改善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短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产科护理中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并对其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分娩的产妇2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分娩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1分钟的阿氏评分以及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新生儿出生1分钟的阿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且实验组孕妇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8%,实验组为95%,实验组孕妇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提高新生儿阿氏评分,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护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顾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碎石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碎石时间以及手术时间(8.69±0.36天、19.45±3.10分、38.45±3.19分)短于对照组(12.56±1.94天、26.12±1.49分、45.78±3.49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96%高于对照组52%,观察组术中并发生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复方丹参滴注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注液联合多巴胺治疗疗法,对比两组的血气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气相关指标实施不同治疗过程后,都发生了明显改善,同时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分别是(61.62±6.52)mmhg、(33.49±3.33)mmhg,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注液联合多巴胺治疗后,可以更好的把握临床症状特征,充分发挥药物功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5%(5/4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作者:刘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我院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予以血液净化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净化护理模式维护留置导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模式维护。结果: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是6.1%,对照组是30.6%,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模式,对维护留置导管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赵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7例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7例骨科手术后未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创时间、骨折分型、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创伤原因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对策。
作者:滕建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甘精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规律应用降糖药,观察组患者则在降糖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C肽、体重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对照血糖控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以及体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甘精胰岛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幸日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腹腔镜下行手术,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麻醉诱导,对照组50例采用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麻醉,诱导之后两组患者都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泵入方式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各项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为(7.9±2.4)min,拔管时间为(10.5±2.6)min,对照组苏醒时间为(13.7±3.2)min,拔管时间为(14.7±3.7)min;观察组苏醒及把关时间显著高于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ewand苏醒评分为(5.1±1.9)分,对照组为(4.2±1.4)分,观察组苏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烷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能够有效的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达到良好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压迫在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CSP人流时出血,用气囊导尿管放置宫腔,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压迫子宫切口,术后24~48 h取出。根据术后取出导尿管是否有再次阴道出血评定疗效。结果: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止血,无再次阴道出血。结论:在迫切需要保全子宫且无条件其他方法治疗的医院,使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治疗CSP 人流时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为进一步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白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定合理完整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总结对比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的情况,统计无偿献血者人数;一次性献血400ml 人数及比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无偿献血者的人数明显增多,献血反应发生率减少,再次献血率提高,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的减轻无偿献血者的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从而壮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作者:杨凤春;杨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