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居峰;邵安龙;王利民;王志敏;毕丹
目的:评价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并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医院共以中医正骨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4例,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将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将优者分为理想组,良、可、差组分为不理想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患肢肿胀效益时间4-15日,平均(7.4±3.1)d;优率58.33%、良23.81%、可4.76%、差13.10%;理想组男性、稳定骨折、利手、功能锻炼依从性好比重高于不理想组,理想组合并腕关节损伤、高能量率比重低于不理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OR 大小从高到低骨折端稳定性、腕关节合并伤、性别、受伤能量大小、是否为利手伤、功能锻炼依从性成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并非所有的中医正骨治疗挠骨远端骨折患者都可明显获益,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对于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患者,宜采用更积极的治疗策略,如内固定治疗。
作者:唐国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中西药结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3.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11.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科宫颈癌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妇科宫颈癌患者10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宫颈癌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压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蒋清华;何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之中,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从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相继出现。将现代人体解剖学与影像学进行巧妙的结合,构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和三维模型。并且为了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将所获取的影响与实物断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该种方法使得影响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醒目,对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得解剖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周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输液泵调整催产素滴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初产妇,均为41~42孕周,年龄20~29岁,无规律宫缩,宫颈Bishop评分≥7分,并排除头盆不称、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等引产禁忌,接受催产素静脉滴注。随机将200例引产者分为输液泵组100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选定人工调节组10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输液泵组:引产成功95例,成功率95%,发生强直性宫缩2例,占2%(后经调节好转进入产程);3例引产失败剖宫产分娩。产程平均时间为(69.5±34.8)min。人工调节组:引产成功81组,成功率81%,发生强直性宫缩8例,占8%(终引产成功4例,剖宫产2例),引产失败5例;产程平均时间为(90.5±39.8)min。输液泵组在安全性上及引产成功率和人工调节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引产时间进行比较,输液泵组时间比人工调节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输液泵调整催产素引产,给药比较方便,药量调节准确、缩短产程、催产效率高、输液时间段,输液泵的应用为临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社区管理模式下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2014年5月到2016年2月轻中度高血压病人88例,随机将轻中度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观察组病人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对照组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肖地平,并且将观察在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没有治疗效果的差异,其中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对照组病人低(P<0.05),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氧地平对于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安全性极好,并发症少,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叶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胸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术结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能自行排痰患者38例,44例患者情绪明显缓解,疼痛情况明显有28例,护理满意度为9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中能自行排痰患者26例,27例患者情绪明显缓解,疼痛情况明显有18例,护理满意度为68%均高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吧,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战英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肾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2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程雨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健康体检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军委、总部首长关于保健工作关口前移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有效的保健方式,可变被动看病为主动检查,变消极治病为积极防病。方法:医护人员要正确认识健康体检是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参加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离休干部参加体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干休所卫生所位于保健工作的第一线,既是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前哨阵地,也是贯彻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要求的直接体现。
作者:马居峰;邵安龙;王利民;王志敏;毕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3月我院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93例患者进行调查,应用循证护理理论进行分析。结果:93例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2564次,中心静脉置管不良反应有血流量不足324例次、出血19例、感染9例、堵管8例、脱管后另置1例,无空气栓塞发生。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深入了解中心静脉置管不良反应,从而及早防范、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易江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碘普罗胺试剂对患者肾脏产生的毒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接收冠脉介入造影治疗的患者应用碘普罗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冠脉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术后发生肾功能异常患者共10例,其发生率为6.67%,术后12h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48h内BUN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碘普罗胺作为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试剂,术后可消退,临床上的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伯广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数据相差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韫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总结康复护理中的要点。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手术和康复护理后,通过对患者3~6个月内进行随机回访而实施的Harris评估,其中34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优,23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良好,1例患者 Harris 评估达到及格,没有 Harris 评估不及格患者。患者的康复恢复良好率达到了98.28%。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1.5)天。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恢复率,同时对于髋关节尽快恢复正常活动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玉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西平县居民痛风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西平县辖区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7320例受访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受访者的血尿酸水平,统计受访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并作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痛风患病情况分析。结果:本次研究7320例受访者血尿酸水平(294.15±51.26)μmol/L,其中高尿酸血症者患病率为8.47%,痛风者患病率1.37%;男性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痛风患者中,存在高尿酸血症者26例(23.64%),男性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病率(0.54%)显著高于女性(0.18%)。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痛风者,且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受访者中≥66岁年龄段痛风患病率高(3.03%),显著高于20~35岁(0.77%)、36~50岁(0.83%)、51~65岁(1.50%),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平县痛风及高尿酸患病率相对良好,但男性及≥66岁人群患病风险较大,应充分强化痛风防治工作。
作者:赵富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产科2015.3~2016.3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3±2.4)分,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2±1.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雷俊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慢性乙肝合并心理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和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35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手段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7例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7例骨科手术后未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创时间、骨折分型、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创伤原因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对策。
作者:滕建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78例在我院分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予以无保护会阴接生和常规助产接生方式进行分娩,对两组母婴结局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分娩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6%,会阴侧切率为5.2%,产后出血率为2.6%,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率为10.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为(67.2±5.4)min,住院时间为(4.2±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为(234.6±84.3)ml,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7±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能够降低患者会阴侧切率,能够改善母婴结局,更有利于产妇分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时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多个术后手术患儿,将其分成两组。第一组手术患儿在进入麻醉复苏室后由复苏室护士全程陪同照顾,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同时让其亲人待在患儿身边;第二组则没有护士及亲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二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论:第一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第二组,由此可见,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尤为重要。
作者:杨秀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急救患者40例,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急救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失血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中抢救成功率以及失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也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云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