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

张雪芬

关键词:疤痕部位妊娠, 剖宫产术, 治疗, 效果,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治疗中,采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直接经阴道疤痕灶切除术。观察组采取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46例瘢痕子宫患者中,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不足2年的,发生率占65.2%。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几率大。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妊娠治疗中,可以利用阴道彩超及盆腔 MRI 进行早期诊断。其次,给予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系统研究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并探讨该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制定的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方法(电针疗法)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 MA 运动积分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FMA 运动积分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制定的电针疗法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比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效果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开腹术治疗法,而观察组则是使用是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有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观察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比对照组的少。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极大的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控制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监护室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ICU 失禁性皮炎(IAD)的应用,总结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护理人员的IAD预防意识,希望能为IAD的临床护理提高一个参考。

    作者:吴丽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方法探究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35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给予术后早期正确的宣教、早期饮食、按摩、早期活动,联合给予乳果糖口服、开塞露、乳果糖灌肠、肛管排气等治疗,缓解腹胀并促进剖宫产病人肛门排气排便。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病人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俞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意义分析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助产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70例准备分娩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紧张、焦虑情绪,同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为(8.5±6.4)分,焦虑评分为(7.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1例产后出血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有3例产后出血和3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X2=3.96。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新的,探索临床治疗的佳途径。方法:对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平均时间(73.5±5.3)min,且出院时切口愈合均全部达到甲级标准,平均住院时间(8.1±1.2)d。术后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3例,腹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1.5%。结论:当前手术治疗扔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佳临床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应该充分的考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把握手术时机并选择合适的切口,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常继业;张伟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肛周封闭+末梢神经离断术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肛门瘙他痒症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对15名患者患有顽固性肛门瘙痒症病人采用肛周皮肤点状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及维生素B1混合液,再行肛周末梢神经离断术。结果:15例病人当天症状消失,后期效果好,目前未复发。

    作者:杨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静脉注射儿童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注射成功率,调查患者家属的满意情况,并使用FLACC量表和 Wong-Baker笑脸量表调查儿童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一次静脉注射穿刺率观察组组较对照组组提高了30%,家属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FLACC量表和 Wong-Baker笑脸量表数据评分分别为(1.28±0.13)分、(2.15±0.23)分,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注射过程中,加入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小儿减少痛苦和恐惧,提高一次静脉注射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所以应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余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桡动脉采血在儿科临床护理操作中的体会

    目的:总结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为临床动脉采血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88例需检查血气分析的患儿采取桡动脉采血。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达92%。结论: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方便,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儿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潘玲丽;王秀芬;徐利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产科急诊切除子宫的常见原因,探讨能够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产科行急诊子宫切除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6例患者行急诊子宫切除的具体原因,对能够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因发生产后出血切除子宫,导致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具体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宫缩乏力所占比例大,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中因胎盘因素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多于因其他因素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P<0.05)。结论:导致产科急诊患者切除子宫的原因较多,由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为主要原因,临床应加强对导致产科急诊患者子宫切除相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不断探索可以减少或避免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及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共收录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所有患儿接受X线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组织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按照14d为一个周期进行分阶段治疗,主要分为第一阶段(2-3d)、第二阶段(4-7d)、第三阶段(7d以后),按照阿奇霉素使用标准对患儿合理用药;统计具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症复杂,常包括:发热、厌食、持续剧烈咳嗽、头痛等症状,此次40例患儿全部以多发病症为主,均是2种以上症状的病态。选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效果显著,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明显(P<0.05),对安全评分系数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阿奇美术序贯疗法按照支原体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阶段治疗,增强了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效果理想。

    作者:胡黔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对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与效果。方法:收集痔疮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加强疼痛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痔疮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达一个月以上并好转出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历276份。其中单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动脉硬化指数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动脉硬化指数,而且可提高其临床疗效,适合推广。

    作者:韦永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病人的延续性护理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形成限制性粘连,特别是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术后早期功能活动能够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和增加抗感染能力,同时维持修复组织的稳定性和防止肌腱粘连。延续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实践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能有效地协助患者安全、及时地从急性期向康复期过渡因此我科专职护士尝试采取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娟娟;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43例患者,乙组44例患者,甲组采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乙组采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不良反应率为9.3%,乙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率为4.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优势显著,用药安全性比较高,并发症比较少,整体效果优于催产素,患者对其满意度很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兴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环孢素A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5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环孢素A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患者达到了CR,3例患者达到了PR,1例患者达到了NR。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毒副作用,但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在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时,使用环孢素A的手段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青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2015年龙里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1]。通过建立免费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体系,可以让每一对计划怀孕的夫妇都能享受到免费检查,旨在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龙里县作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县,于2013年1月全面启动了该项目,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不愿主动接受检查等现象。本文中将针对2015年龙里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更好地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

    作者:吴永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天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6%vs89.5%,)、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vs9.2%)。结论:阿奇霉素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广泛应用。

    作者:陈贵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急救患者40例,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急救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失血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中抢救成功率以及失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也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云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