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娟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Castlman肿瘤切除术病例报道。方法:选取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例Castlman 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左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麻醉满意,术中出血量约为500mL。肿瘤呈实质性,切开呈灰白色。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为Castlman病(浆细胞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蜡块5:CD3(+),CD20(+),BCL-2(+),KI67(+),CD21(+),CD23(+),PAX-5(+), CD45RO(+),CD79(+),EMA(+),CK广(-),CD38(+),CD138(+),(+),(+),CD34(+),CD68(-),CD15(-),CD30(-),CD31(+)。结论:腹腔镜视野清晰,有利于操作,术中患者的创伤小、出血少,对于腹膜Castlman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方式。
作者:陈韬;方克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对策。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相关疾病知识认识度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应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改良,在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必须要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工作,并且针对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良,在细节管理下实施整体护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景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其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1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评估情况、治疗药物以及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入院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Ⅰ级2例(1.27%),心功能Ⅱ级18例(11.39%),心功能Ⅲ级93例(58.86%),心功能Ⅳ级45例(28.48%),主要以Ⅲ、Ⅳ级为主;158例患者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扩心病、肺心病以及其他疾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96.08%)、利尿剂(71.52%)、洋地黄类(56.9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4.94%)、β受体阻滞剂(22.15%)、醛固酮拮抗剂(20.89%)、钙通道阻滞剂(16.46%)、多巴胺类(5.70%)、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4.4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0.63%);16例患者死亡,10例泵衰竭、3例猝死、1例脑梗死、2例其他并发症死亡、无患者出现死因不明的情况。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括冠心病、高心病为主要病因,治疗需缩小临床与指南的差距,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传染病疫区疫点消毒管理系统的建立、改进措施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通过我市公共卫生数据平台建立消毒管理系统,管理我市下辖区内的传染病疫点。结果:在管理系统建立前,区、县管理人员每次统计数据、上报数据的时间平均为(2.6±1.1)天,在管理系统建立后,区、县管理人员每次统计数据、上报数据的时间平均为(1.2±0.7)天,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管理系统前,我市消毒管理平均完成率为73.2%,管理系统建立后,我市消毒管理完成率为100%。管理后纸张使用率下降60%,大大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经费。结论:消毒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更方便传染病疫区疫点管理,有利于资料长期保存、更方便资料的查询。
作者:雷兵;许玉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卫生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学习卫生属于公共卫生的一部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需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管理,保证学生身体的健康。本文中介绍了目前学生在学校面临的健康问题,阐述了学校卫生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终提出了学校卫生在新型公共卫生体系中建立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学校卫生的新局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胡永玲;李功;马秋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中应用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的有效性。方法:以放射科医生、技术员、护士作为培训对象,予以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观察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考核合格情况。结果:培训前抢救理论知识考核合格30名,合格率83.3%,操作演练考核合格26名,合格率72.2%;随着培训不断进行,医技护的抢救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演练考核合格率不断升高,在2015年12月考核中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演练考核合格率均达到100.0%,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培训中可提高放射科团队的抢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晨;岳梨蓉;王瑾;向述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比各自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优秀例数21例,良好例数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中优秀例数9例,良好例数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5.7%。比较发现观察组麻醉有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在应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B组同时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结果:B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49.24±8.35%)、左室舒张末内径(52.92±4.35 mm)、左室收缩末内径(39.82±5.29 mm)均优于A组(56.46±8.22%,47.52±4.78 mm,34.45±4.85 mm)(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 VS 9.38%)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复发住院发生率(6.25%)低于A组(25.00%)(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秀娟;李艳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13例显效,9例有效,总有效率73.3%;观察组30例患者中,19例显效,10例有效,总有效率96.7%,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例,占3.33%。对照组患者出现头痛乏力2例,恶心呕吐1例,占6.6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治愈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文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产科护理中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并对其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分娩的产妇2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分娩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1分钟的阿氏评分以及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新生儿出生1分钟的阿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且实验组孕妇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8%,实验组为95%,实验组孕妇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提高新生儿阿氏评分,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护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顾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的肝癌介入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临床护理路径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睡眠障碍、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局部出血、压疮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佩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院接受分娩的孕妇400例,护理人员在对孕妇的入院前、入院时、分娩时、新生儿护理时、出院后等各个阶段均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护理活动中。研究分析孕妇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文关怀护理的评价和产科护理质量。结果:400例孕妇在接受调查时,均从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护理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尊重与关怀,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评价较高。结论:在产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既能够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又提升了孕妇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应当予以广泛推行应用。
作者:郑广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 组患者 Harris 评分情况优于B、C两组,B组优于C组;A、B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不明显,但均多于C组;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均低于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对于身体条件欠佳的老年或高龄患者应综合考虑,谨慎选择。
作者:郭入军;李雷波;房志栋;刘霞;侯宝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6/4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施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社区管理模式下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2014年5月到2016年2月轻中度高血压病人88例,随机将轻中度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观察组病人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对照组使用的治疗药物是苯肖地平,并且将观察在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没有治疗效果的差异,其中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对照组病人低(P<0.05),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氧地平对于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安全性极好,并发症少,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叶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出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将采用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其余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差异较大,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常规组患者发生率明显比实验组高,P<0.05。结论:针对烧伤整形患者,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能够有效修复缺损皮肤,增强治疗效果,且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推广价值重大。
作者:乔向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住院的96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匹多莫德分散片观察组48名,对照组48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93.7%。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林勇;彭静君;张海宴;黄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具体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录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采用分析法讨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于术后3个月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详细统计2组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自发性胸痛以呼吸困难、胸痛、刺激性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心悸、血压低、四肢发凉等,多数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症状。本次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两组对比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可检查出气胸的具体病因,可对叶间裂、肺尖、肺门等详细检查,无盲区,治疗效果优于开胸手术。
作者:田茂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方法:抽选68例面部敏感的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8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3.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治疗下工更为理想。
作者:陈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肠造口患者,所以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其中6例患者发生周围皮肤炎症、3例患者发生造口狭窄、4例患者发生造口旁疝、2例患者发生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另外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得到好转改善。结论:针对肠造口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其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周思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