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玲;李功;马秋平
目的:对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抽选6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患儿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莫沙必利、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比较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痊愈的16例,对照组患儿痊愈17例;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的15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的15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有2例腹泻病例,观察组有1例腹泻、1例皮疹病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均能够对本病进行治疗,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孙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集合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预计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患病率高、危害性大、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伤口的评估、护理管理、治疗的护理配合三方面着手,从伤口的冲洗方法、伤口的清创、内皮祖细胞移植、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湿性愈合疗法等方面的研究展开探讨,进而将各种有利于糖尿足溃疡的方法更完善的联合运用,促进其愈合。
作者:周思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6/4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两组之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施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在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乙组的总有效率为88.9%,88.9%>6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义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减少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卫生院选择需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童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n=60)和常规组(n=60),给予健康教育组儿童及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给予常规组儿童及家长不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发生状况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了解状况、满意度状况。结果:健康教育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健康教育组家长对预防接种接种时间、接种目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知晓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健康教育组儿童家长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减少儿童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推广运用。
作者:马富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0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而言,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但快速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碘普罗胺试剂对患者肾脏产生的毒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接收冠脉介入造影治疗的患者应用碘普罗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冠脉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术后发生肾功能异常患者共10例,其发生率为6.67%,术后12h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48h内BUN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碘普罗胺作为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试剂,术后可消退,临床上的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伯广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7月-2015年8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按照随机原则划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观察组(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各38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X2=7.48;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分别为(119.48±10.52) mmHg、(78.21±8.54)mmH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得以证实(t=12.04,13.83;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血压,避免过于频繁的血压波动,具备良好的推广和应用意义。
作者:陈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日常生活中,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这种耳鼻喉的常见疾病常有发生,也是声嘶患者的常发病的其中之一,主要是患者过度的用声,噪声环境下持续过度用声,也有发声不当,过度烟酒等造成,主要是声音嘶哑为临床表现。在以往的治疗中,往往采用直接喉镜,纤维喉镜,支撑喉镜,间接喉镜等的治疗措施,但是在自从2001年采用电子喉镜在局部麻醉的情况实施手术,而且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了术后的治疗效果确实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在通过本院患者总结手术中的并发症及临床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蒋乾芬;曾纪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学生主体理念下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医学教学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予以看待,注重培养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文重点从引入PBL教学法、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以及注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等层面探讨学生主体理念下职业院校医学教学。
作者:邓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究。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大于35岁)与观察组(小于35岁)。对两组患者均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为团块型乳腺癌,且观察组团块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灶的前后径以及纵横径比值等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血流特点方面,观察组患者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分级、RI以及Vmax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对早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查,可获得典型的影响特征及血流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铁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维生素D对于人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试验论证对,维生素D对于全身各组织细胞也有广泛作用,甚至密切关系到各种重要疾病。其中,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经过许多个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越发地引起关注。此外,对于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是否可以通过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解决,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论说维生素D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介绍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进一步阐述维生素D如何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以及额外补充维生素D对调节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陈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开腹术治疗法,而观察组则是使用是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有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观察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比对照组的少。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极大的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控制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开胸术患者的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胸术的80例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剂量、苏醒时间、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开胸术患者的麻醉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杜晓蓉;郑辉;李冰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基于ERCP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接诊的83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体检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83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821例,成功率为98.0%,出现并发症17例,总并发症率2%,上述患者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探究可知:对应用ERCP术治疗胆胰疾病的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是进行内镜下进一步治疗各类胆胰疾病的基础,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以降低操作难度,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降低患者费用,才能有利于在临床上的推广。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78例在我院分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予以无保护会阴接生和常规助产接生方式进行分娩,对两组母婴结局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分娩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6%,会阴侧切率为5.2%,产后出血率为2.6%,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率为10.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为(67.2±5.4)min,住院时间为(4.2±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为(234.6±84.3)ml,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7±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能够降低患者会阴侧切率,能够改善母婴结局,更有利于产妇分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通过分组实施不同手术方法来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予以对照组患者开放式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治疗中应用微创手术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高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抽选98例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3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8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1.58±3.94)m/s,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55.79±5.8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40.25±5.13)m/s,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欧阳业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唯捷流系统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患者均给予瓣膜置换术治疗,术中分别采用唯捷流系统和经肺动脉置管检测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二者检测差异。结果: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分别经唯捷流系统和肺动脉置管检测,CO、SV、LVEDV、LVESV 和 LVEF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相似,分别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所得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进行配对t 检验,两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及Bland-Altman差值法一致性检验后,相关系数r>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唯捷流系统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肺动脉置管术相近,可用于肺动脉置管的替代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应用。
作者:房志栋;梁丽艳;董辉;贾彦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