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生主体理念下职业院校医学教学研究

邓志伟

关键词:学生主体, 职业院校, 医学, 教学
摘要:学生主体理念下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医学教学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予以看待,注重培养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文重点从引入PBL教学法、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以及注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等层面探讨学生主体理念下职业院校医学教学。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骨科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在预防伤口感染的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为率6.7%,对照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2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76.7%,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患者伤口感染,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孕期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宣教)各45例,对比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1%>48.4%,P<0.05),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样高于对照组(91.1%>82.2%,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更好的保障了母婴健康,提高了孕妇的满意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和子宫外同时妊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基础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1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的患者是发生在两个不同部位的双卵双胎妊娠,是一种病理妊娠疾病。结论:临床医师在收治异位妊娠患者及先兆流产患者时,既要考虑宫外妊娠也要慎重考虑宫内妊娠,避免发生漏诊误诊,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刘梅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40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项)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常规组,实施PDCA护理管理、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干预组,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率11.1%,低于44.4%的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于白血病患者PICC中实施PDCA护理管理作用突出,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学习。

    作者:余粉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两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病例1,男,76岁,主因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2,男,77岁,主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月,排尿困难2周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第1例患者1年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术后行介入治疗,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治疗,8个月后复发,给予放疗,效果不佳,13个月后去世;第2例患者为复发病例,术中发现前列腺组织内大量癌结节,手术切除至外科包膜,行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改善,并转放疗科继续治疗。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1种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庞东梓;王振国;陈惠庆;宋继文;米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氧化雾化吸入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祛痰、消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雾化吸入的操作简便、药物直达病灶使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雾化吸入疗法的药液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效果明显。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作者:范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评价

    目的: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量分别为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进行炎琥宁的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的是静脉滴注利巴韦林,两组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5天。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患儿口腔溃疡以及手足皮疹方面的效果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来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开胸术患者的麻醉核心探索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开胸术患者的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胸术的80例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剂量、苏醒时间、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开胸术患者的麻醉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杜晓蓉;郑辉;李冰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优质护理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县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平均满意度达到9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平均满意度的40%,在研究组中,患者对护理达到非常满意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高于在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达到非常满意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采用优质的护理方案可以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患者病情的缓解作用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龙孟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在骨科围手术期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方式。以此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恢复情况得分为82.9±7.5分;对照组术后第6个月恢复情况得分为70.2±6.6分。比较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手术后总体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针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快速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症状,并且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也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加快关节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慢病建档管理后对改善护患关系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人进行建档管理后对改善护患关系的意义。方法:对社区慢性病建档管理前后,分别发放了250份和300份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通过了解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分析护患关系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慢性病患者建档管理前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P<0.05)。结论:社区的慢病患者建档管理后,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护士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庞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高血压加强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高血压加强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证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 FPG (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SBP(收缩压)及DBP(舒张压)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FPG、2Hpg、SBP 及DBP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加强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及血压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康江红;王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3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入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予匹多莫德片口服,一次0.4g,每日2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入院3、7、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2%、80.6%、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61.3%、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片辅治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超;徐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效果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数据相差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韫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比较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22%,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脑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靖;陈德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及相关护理问题分析

    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及相关护理问题。方法:结合胰岛素常用注射技术,分析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为临床胰岛素注射奠定基础。结果:临床给予胰岛素注射技术针对性的护理,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水平,改善临床临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血糖控制率。结论:分析胰岛素不同注射技术的护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保证了胰岛素的治疗疗效。

    作者:汤琦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56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晚期患者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及出院指导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一次性支架置入成功率达100%,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能迅速解除患者梗阻症状并重建胃肠道营养通道,术前做好术前指导及心理疏导,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林丽雯;苏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颌面外伤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颌面外伤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7例)和实验组(4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情绪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t=5.44,5.39,6.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外伤患者大多存在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颌面外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梅侠;于娅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时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多个术后手术患儿,将其分成两组。第一组手术患儿在进入麻醉复苏室后由复苏室护士全程陪同照顾,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同时让其亲人待在患儿身边;第二组则没有护士及亲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二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论:第一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第二组,由此可见,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尤为重要。

    作者:杨秀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