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韬;方克伟
目的:探讨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40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项)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代谢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下脑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七氟醚组较丙泊酚组相比,SjvO2水平较高,Da-jvO2、CERO2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小儿维持麻醉中均会对脑代谢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后者较前者相比更加稳定。
作者:汪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住院的96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匹多莫德分散片观察组48名,对照组48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93.7%。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林勇;彭静君;张海宴;黄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出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将采用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其余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差异较大,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常规组患者发生率明显比实验组高,P<0.05。结论:针对烧伤整形患者,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能够有效修复缺损皮肤,增强治疗效果,且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推广价值重大。
作者:乔向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究。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大于35岁)与观察组(小于35岁)。对两组患者均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为团块型乳腺癌,且观察组团块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灶的前后径以及纵横径比值等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血流特点方面,观察组患者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分级、RI以及Vmax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对早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查,可获得典型的影响特征及血流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铁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形成限制性粘连,特别是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术后早期功能活动能够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和增加抗感染能力,同时维持修复组织的稳定性和防止肌腱粘连。延续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实践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能有效地协助患者安全、及时地从急性期向康复期过渡因此我科专职护士尝试采取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娟娟;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ADL 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小骨窗显微手术较保守治疗效果更显著,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镇江;庄永辉;戴成国;王安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4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减退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武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的混合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0例眼科患者,其中有354例患者进行的是眼科日间手术,有846例患者进行的是眼科常规手术,探讨我院对这些患者的混合管理办法。结果:日间手术模式的引用,有效的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提高了全院床位的使用率,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基本达到满分。结论:通过对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优质化、岗位设置合理化的混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实施。
作者:秦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10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并对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 角变化进行观察,另外对两组患者治疗后VAS、BI评分高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率88.0%与对照组64.0%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BI 评分显著上升,后凸Cobb 角和VAS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34.1±4.2)mm、(92.86±9.88)分、(5.1±1.3)°、(1.86±0.32)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利用骨水泥填充物对椎体进行强化,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在相对较短的治疗周期内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创伤小、手术风险小、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杨留志;曹景雷;喻溪;杨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考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数据相差较大,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更有助于帮助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恢复,其有效率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中西药结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3.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11.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鼽(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自创的“外阻内排调节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口服抗过敏药及鼻部局部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58例,治愈24例,好转3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54例,治愈17例,好转22例,未愈15例,总有效率72.22%。结论:“外阻内排调节法”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吕彩凤;孙永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日本从1970年开始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的不断加剧,在医疗和养老领域,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和介护士的人手不足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为此,日本政府除了积极地对护士和介护人才的供求进行评估的同时,也正在采取包括引进海外人才在内的多种解决对策或缓和对策。我国也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样大量需求医疗养老护理服务人才,更需要具有国际先进医护经验和理念的护理人才。日本先我们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问题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因此,本着“走出去,带回来”的思想,积极探索护生赴日留学就业途径是符合国家人民的长远利益的。
作者:李扶昆;高燕;郑佳;周谧;柳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针刀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05月至2014年10月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T引导靶点射频热凝并“回”字型针刀整体松解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用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四天、术后1月、术后3月VSA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于术后三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术后四天、术后1月,术后3月VS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针刀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郁立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及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共收录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所有患儿接受X线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组织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按照14d为一个周期进行分阶段治疗,主要分为第一阶段(2-3d)、第二阶段(4-7d)、第三阶段(7d以后),按照阿奇霉素使用标准对患儿合理用药;统计具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症复杂,常包括:发热、厌食、持续剧烈咳嗽、头痛等症状,此次40例患儿全部以多发病症为主,均是2种以上症状的病态。选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效果显著,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明显(P<0.05),对安全评分系数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阿奇美术序贯疗法按照支原体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阶段治疗,增强了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效果理想。
作者:胡黔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基于ERCP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接诊的83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体检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83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821例,成功率为98.0%,出现并发症17例,总并发症率2%,上述患者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探究可知:对应用ERCP术治疗胆胰疾病的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是进行内镜下进一步治疗各类胆胰疾病的基础,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以降低操作难度,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降低患者费用,才能有利于在临床上的推广。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所致尿路梗阻患者4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手术,观察组施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时间、术后可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数据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应用在前列腺增生症所致尿路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袁兵权;魏丽芬;李春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在应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B组同时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结果:B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49.24±8.35%)、左室舒张末内径(52.92±4.35 mm)、左室收缩末内径(39.82±5.29 mm)均优于A组(56.46±8.22%,47.52±4.78 mm,34.45±4.85 mm)(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 VS 9.38%)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复发住院发生率(6.25%)低于A组(25.00%)(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秀娟;李艳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其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1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评估情况、治疗药物以及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入院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Ⅰ级2例(1.27%),心功能Ⅱ级18例(11.39%),心功能Ⅲ级93例(58.86%),心功能Ⅳ级45例(28.48%),主要以Ⅲ、Ⅳ级为主;158例患者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扩心病、肺心病以及其他疾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96.08%)、利尿剂(71.52%)、洋地黄类(56.9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4.94%)、β受体阻滞剂(22.15%)、醛固酮拮抗剂(20.89%)、钙通道阻滞剂(16.46%)、多巴胺类(5.70%)、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4.4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0.63%);16例患者死亡,10例泵衰竭、3例猝死、1例脑梗死、2例其他并发症死亡、无患者出现死因不明的情况。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括冠心病、高心病为主要病因,治疗需缩小临床与指南的差距,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