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留志;曹景雷;喻溪;杨娜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小儿疝气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32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应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也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毛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压迫在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CSP人流时出血,用气囊导尿管放置宫腔,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压迫子宫切口,术后24~48 h取出。根据术后取出导尿管是否有再次阴道出血评定疗效。结果: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止血,无再次阴道出血。结论:在迫切需要保全子宫且无条件其他方法治疗的医院,使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治疗CSP 人流时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为进一步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白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门诊输液室专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将PDCA 的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具体运用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门诊输液室新护士带教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能充分发挥新护士主观能动性。结论:PDCA 循环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新护士带教质量。
作者:丽娜;叶泽君;蒙凤;覃秋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定合理完整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总结对比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的情况,统计无偿献血者人数;一次性献血400ml 人数及比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无偿献血者的人数明显增多,献血反应发生率减少,再次献血率提高,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的减轻无偿献血者的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从而壮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作者:杨凤春;杨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胫骨中段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53例胫骨中段骨折患者,为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术后6个月随访,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中疗效评价为优的患者为22例,良21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1.13%(43/53)。同时,53例患者治疗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在胫骨中段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理想,固定比较牢固,患者对肢体功能康复的情况比较满意,建议在胫骨中段骨折中广泛应用。
作者:袁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比各自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优秀例数21例,良好例数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中优秀例数9例,良好例数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5.7%。比较发现观察组麻醉有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现阶段,供水的形式多种多样,水的来源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水厂处理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就随机抽取了五个不同的地区的饮水设施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便选用更为优质的水源以及处理工艺,将水中的有机污染去除,以便为水质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作者:田维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新的,探索临床治疗的佳途径。方法:对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平均时间(73.5±5.3)min,且出院时切口愈合均全部达到甲级标准,平均住院时间(8.1±1.2)d。术后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3例,腹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1.5%。结论:当前手术治疗扔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佳临床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应该充分的考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把握手术时机并选择合适的切口,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常继业;张伟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对2016年3月~2016年4月筛选出的1626例中药饮片处方,根据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中的用药次数、药物属性、处方分布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次数多的为当归、甘草、金银花、太子参、白术等,处方分布多科室为内科与妇科,其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对当前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临床应用研究效果显著,发现其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晓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 Ml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者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者中断,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或者坏。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急性心梗起病急发展快,危害大。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1],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植入支架的办法迅速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目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术法以机械方式将处于闭塞状态的冠状动脉直接开通,有恢复血流的效果[2]。该术法是侵入式术法,影响因素多,为了保证术后良好预后,需要为患者行围术期护理,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本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共开展急诊PcI 64例,死亡1例,通过精心组织,术前术后严密监护及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给予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随访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6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所有患者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提高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家属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相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医院头颈部肿瘤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3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护士长通过巡视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警示,高年资护士发挥自身能动性,调整护理计划,观察组执行风险管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以《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等量表评价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制定风险等级管理制度,每2周评价1次,建立提示卡挂在床头,护士长督促落实。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功能障碍、并发症合计率、意外伤害、护理不良事件合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确实可降低头颈肿瘤外科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
作者:胡海琴;黄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接头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行PICC穿刺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连接输液,对照组使用肝素帽接头连接输液,比较两组患儿PICC的堵管率。结果:试验组堵管率为0,对照组堵管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 中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PICC的堵管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运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健康指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锋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碘普罗胺试剂对患者肾脏产生的毒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接收冠脉介入造影治疗的患者应用碘普罗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冠脉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术后发生肾功能异常患者共10例,其发生率为6.67%,术后12h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48h内BUN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碘普罗胺作为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试剂,术后可消退,临床上的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伯广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患者普罗帕酮治疗以及普罗帕酮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对比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较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优(P<0.05);实验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不良反应几率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联合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峻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总结康复护理中的要点。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手术和康复护理后,通过对患者3~6个月内进行随机回访而实施的Harris评估,其中34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优,23例患者Harris评估达到良好,1例患者 Harris 评估达到及格,没有 Harris 评估不及格患者。患者的康复恢复良好率达到了98.28%。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1.5)天。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恢复率,同时对于髋关节尽快恢复正常活动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玉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食管胸上段癌患者,术前患者常规行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判断肿瘤T分期及是否可切除,对比术中实际T分期及外侵情况,分析术前判断与术中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活动度好的患者中仅2例术中发现外侵,判断准确率为98.7%,活动度一般患者中有9例发生外侵,判断准确率为85.2%,活动度差的5例患者术中均发现外侵,准确率100%,总体判断准确率为95%。术前判断可根治性切除患者中共11例患者出现外侵,9例为侵犯气管。结论: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可准确判断食管胸上段癌的可切除率,是CT等检查的有益补充,但在判断病变与气管关系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
作者:曹建伟;耿明飞;朱东山;黄晓宇;周福有;胡崇明;李剑;付东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 组患者 Harris 评分情况优于B、C两组,B组优于C组;A、B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不明显,但均多于C组;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均低于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对于身体条件欠佳的老年或高龄患者应综合考虑,谨慎选择。
作者:郭入军;李雷波;房志栋;刘霞;侯宝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00例骨外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人1根冲洗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组敷料更换次数、敷料更换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3%,实验组敷料更换次数少,敷料更换时间短,术后皮肤坏死率、骨髓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