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峰
目的:调查分析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食管胸上段癌患者,术前患者常规行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判断肿瘤T分期及是否可切除,对比术中实际T分期及外侵情况,分析术前判断与术中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活动度好的患者中仅2例术中发现外侵,判断准确率为98.7%,活动度一般患者中有9例发生外侵,判断准确率为85.2%,活动度差的5例患者术中均发现外侵,准确率100%,总体判断准确率为95%。术前判断可根治性切除患者中共11例患者出现外侵,9例为侵犯气管。结论: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可准确判断食管胸上段癌的可切除率,是CT等检查的有益补充,但在判断病变与气管关系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
作者:曹建伟;耿明飞;朱东山;黄晓宇;周福有;胡崇明;李剑;付东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综合疗法,及时观察病情实施护理措施。结果:62例经治疗护理后治愈出院,4例转院,2例再次复发入院,均无并发症。结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科临床疾病,通过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玲丽;王秀芬;徐利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组式培训对于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对我科30名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急救培训,培训过程将所有护士分为三组,与医生共同参与;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操作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结果。结论:对急诊护士采取分组式培训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医院推广。
作者:芦荣;王生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临床上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中心收治的35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奥硝唑口服治疗,每次用药为500mg,2次/天,5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复发率为3.2%。结论: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邓学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治疗中,采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直接经阴道疤痕灶切除术。观察组采取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46例瘢痕子宫患者中,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不足2年的,发生率占65.2%。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几率大。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妊娠治疗中,可以利用阴道彩超及盆腔 MRI 进行早期诊断。其次,给予DSA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阴道疤痕部位病症切除术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7例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7例骨科手术后未感染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创时间、骨折分型、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创伤原因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对策。
作者:滕建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肾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2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程雨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颌面外伤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7例)和实验组(4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情绪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t=5.44,5.39,6.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外伤患者大多存在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颌面外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梅侠;于娅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为临床动脉采血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88例需检查血气分析的患儿采取桡动脉采血。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达92%。结论: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方便,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儿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潘玲丽;王秀芬;徐利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8例,均应用厄贝沙坦(150~300mg/次,1次/d)治疗,观察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评估,显效56例(82.35%),有效7例(10.29%),总有效率92.65%。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IVST、LVPWT、LVDd指标明显降低(P<0.05);全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降压效果显著,且对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作者:代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患有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跟进治疗观察3个月,160例患者治愈145例,好转患者15例,无效0例(P<0.05)。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慈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重点研究并对比行剖宫产剔除肌瘤与未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行剖宫产剔除肌瘤)与对照组(单独行剖宫产),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12±0.31)天、手术用时(87.23±19.87)min、术中出血量(199±80)ml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针对视野不清等情况,应暂缓剔除。
作者:朱中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支原体肺炎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3%,对照组为5.6%,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肯定,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秋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住院的96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匹多莫德分散片观察组48名,对照组48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93.7%。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林勇;彭静君;张海宴;黄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输血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参比组41例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结论:整体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敏;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4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减退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武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血气分析能反映出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因此,血气分析对于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均有重要意[1]。因此动脉穿刺技术成为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目前新生儿的血气标本采集途径主要是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我科从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随机选择120例患儿,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进行采血,对三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葛丽雅;李莉;郑丹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来氟米特联合波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狠疮性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0%(22/25);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18/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h 尿蛋白定量、肌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3例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3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均予以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狠疮性肾炎的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量分别为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每日肌肉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进行炎琥宁的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的是静脉滴注利巴韦林,两组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5天。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患儿口腔溃疡以及手足皮疹方面的效果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来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糖尿病高血压加强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证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 FPG (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SBP(收缩压)及DBP(舒张压)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FPG、2Hpg、SBP 及DBP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加强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及血压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康江红;王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