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云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开腹术治疗法,而观察组则是使用是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有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观察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比对照组的少。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极大的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控制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仍然为对症治疗。该病属祖国医学的“子肿,子晕,子痫”等病的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李虹;耿乃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压迫在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CSP人流时出血,用气囊导尿管放置宫腔,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压迫子宫切口,术后24~48 h取出。根据术后取出导尿管是否有再次阴道出血评定疗效。结果: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止血,无再次阴道出血。结论:在迫切需要保全子宫且无条件其他方法治疗的医院,使用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压迫子宫切口治疗CSP 人流时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为进一步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白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8例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乙组19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动脉血乳酸、MAP、SvO2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满意人数12例,满意度为66.7%,乙组的满意人数16例,满意率为84.2%,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新陈代谢和微循环灌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高压氧和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患者吸纯氧40min,一共2次,中间进行吸空气1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2天。结果:30例患者经过高压氧综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年龄越小,越早治疗,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显著。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能让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宇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具体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录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采用分析法讨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于术后3个月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详细统计2组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自发性胸痛以呼吸困难、胸痛、刺激性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心悸、血压低、四肢发凉等,多数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症状。本次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两组对比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可检查出气胸的具体病因,可对叶间裂、肺尖、肺门等详细检查,无盲区,治疗效果优于开胸手术。
作者:田茂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然后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展开研究分析,统计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比实施护理对策前后的效果。结果:护士自身因素比例为85.0%;医患双方因素比例为10.0%,其他因素比例为5.0%,经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后,投诉率、差错率、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等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之后,病房投诉率、差错率、风险发生率均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保障了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胜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日本从1970年开始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的不断加剧,在医疗和养老领域,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和介护士的人手不足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为此,日本政府除了积极地对护士和介护人才的供求进行评估的同时,也正在采取包括引进海外人才在内的多种解决对策或缓和对策。我国也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样大量需求医疗养老护理服务人才,更需要具有国际先进医护经验和理念的护理人才。日本先我们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问题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因此,本着“走出去,带回来”的思想,积极探索护生赴日留学就业途径是符合国家人民的长远利益的。
作者:李扶昆;高燕;郑佳;周谧;柳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ADL 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小骨窗显微手术较保守治疗效果更显著,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镇江;庄永辉;戴成国;王安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职业性噪声对员工听力损害的性别差异情况。方法:选取1200名噪声作业工人及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其中男性员工600名、女性员工600名,并把男、女性员工分为6个年龄组进行分析职业性噪声对员工听力损害的性别差异。结论:职业性噪声对员工造成的听力损害表现为男性员工高于女性员工。
作者:钟日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育龄期妇女多发病、常见病防治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280例18-45岁2011年度妇检结果完整的女性做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发病率。每组各140例,对照组女性给予社区保健指导;观察组女性给予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2项健康行为实施率均显著提高,P<0.05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女性健康保健知识掌握率显著较高,妇科疾病防治意识加强,P<0.05比较差异显著。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女性来年妇科检查后常见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生育期女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满意度差异明显且观察组女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社区育龄期女性的健康意识和行为、降低妇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率、提高社区育龄女性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掌控能力,对于有效改善社区育龄期女性的健康管理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
作者:李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肠造口患者,所以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其中6例患者发生周围皮肤炎症、3例患者发生造口狭窄、4例患者发生造口旁疝、2例患者发生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另外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得到好转改善。结论:针对肠造口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其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周思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减少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卫生院选择需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童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n=60)和常规组(n=60),给予健康教育组儿童及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给予常规组儿童及家长不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发生状况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了解状况、满意度状况。结果:健康教育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健康教育组家长对预防接种接种时间、接种目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知晓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健康教育组儿童家长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减少儿童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推广运用。
作者:马富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抽选98例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3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8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1.58±3.94)m/s,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55.79±5.8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40.25±5.13)m/s,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欧阳业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8例,均应用厄贝沙坦(150~300mg/次,1次/d)治疗,观察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评估,显效56例(82.35%),有效7例(10.29%),总有效率92.65%。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IVST、LVPWT、LVDd指标明显降低(P<0.05);全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降压效果显著,且对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作者:代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切除阑尾进行病理化验,术后1周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有2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腹腔积液,粘连性肠梗阻情况,2周后经过保守治疗,并发症均消失。结论: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关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给予积极的临床处理,可以提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愈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严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常规组,实施PDCA护理管理、PICC导管护理的18例作为干预组,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率11.1%,低于44.4%的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于白血病患者PICC中实施PDCA护理管理作用突出,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学习。
作者:余粉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两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病例1,男,76岁,主因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2,男,77岁,主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月,排尿困难2周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第1例患者1年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术后行介入治疗,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术治疗,8个月后复发,给予放疗,效果不佳,13个月后去世;第2例患者为复发病例,术中发现前列腺组织内大量癌结节,手术切除至外科包膜,行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改善,并转放疗科继续治疗。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1种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庞东梓;王振国;陈惠庆;宋继文;米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脑卒中(stroke)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被列为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对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的疏通阻塞血管,及时抢救缺血半暗带,因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应尽可能在时间窗内优先考虑溶栓和血管内治疗。传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在溶栓时间窗内以静脉注射r-pt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早已被应用于实践。但由于其具有时间窗短、溶栓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实际医疗过程中通过该方法获益的患者很少(<3%),而在近几年国内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越来越被证实可明确获益,其特点是缩短了溶栓过程,延长了治疗时间窗,因此机械取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治疗实践[1]。
作者:李季;代明星;涂美;谢福;张思捷;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6.5%,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4.4%,组间比较(x2=4.613,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均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效果好,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岳用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