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社区育龄期妇女多发病、常见病防治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

李军

关键词:护理干预, 社区, 育龄期妇女, 健康管理, 影响, 常见病多发病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育龄期妇女多发病、常见病防治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280例18-45岁2011年度妇检结果完整的女性做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发病率。每组各140例,对照组女性给予社区保健指导;观察组女性给予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2项健康行为实施率均显著提高,P<0.05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女性健康保健知识掌握率显著较高,妇科疾病防治意识加强,P<0.05比较差异显著。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女性来年妇科检查后常见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生育期女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满意度差异明显且观察组女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社区育龄期女性的健康意识和行为、降低妇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率、提高社区育龄女性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掌控能力,对于有效改善社区育龄期女性的健康管理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7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6.5%,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4.4%,组间比较(x2=4.613,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均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效果好,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岳用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

    目的:分析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及时全接种影响因素,总结管理对策。方法:计划采用整群抽样法,在辖区内抽取适龄儿童。共抽取样本400例,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回收率96.0%(384/400),男女比例0.98∶1,年龄(1.8±1.5)个月;BCG 接种率99.0%、及时接种率58.6%,OPV则为97.4%、46.4%,DPT97.7%、75.5%,MV98.2%、79.2%,HepB99.0%、66.1%,五苗全部接种83.3%、及时接种54.7%,未见未接种者,部分接种三种,仅约2.86%(11/384)对象接种了1-3种;11名接种1-3种患儿家长不知晓、计划外生育、出生后处于流动状态,访谈接种4种患儿家属39名,其中绝大多数为忘记接种或建卡后处于流动状态,在超过限定时间后,不愿意接种,另有部分家属对疫苗质量问题存在顾虑。结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高,但仍有待提高,且及时接种率偏低,对出生后早期流动跟踪不足、家属自身顾虑或认识不足是造成接种不及时、接种不全的主要原因;需加强各地区疾控中心的联系,做好1岁内儿童家长的督促工作。

    作者:刘让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胃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D MF )临床病例胃损害情况追踪观察,以评估进展或预后。方法:通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胃镜、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胃泌素检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急性DMF中毒后血清胃泌素降低,HP感染率升高,部分病例病理表现为化生。结论:急性D MF中毒比正常群体更易发生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胃癌的风险性增加。H P 感染可能是急性D MF 中毒患者消化道损害的又一发病原因。

    作者:杨威;王鸿东;牟海滨;孙延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40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项)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碎石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碎石时间以及手术时间(8.69±0.36天、19.45±3.10分、38.45±3.19分)短于对照组(12.56±1.94天、26.12±1.49分、45.78±3.49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96%高于对照组52%,观察组术中并发生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物对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患有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跟进治疗观察3个月,160例患者治愈145例,好转患者15例,无效0例(P<0.05)。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慈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5%(5/4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作者:刘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文关怀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院接受分娩的孕妇400例,护理人员在对孕妇的入院前、入院时、分娩时、新生儿护理时、出院后等各个阶段均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护理活动中。研究分析孕妇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文关怀护理的评价和产科护理质量。结果:400例孕妇在接受调查时,均从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护理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尊重与关怀,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评价较高。结论:在产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既能够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又提升了孕妇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应当予以广泛推行应用。

    作者:郑广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时使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使患者更加受益,在临床治疗中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保证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敦陆;姚乐;许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并对比行剖宫产剔除肌瘤与未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行剖宫产剔除肌瘤)与对照组(单独行剖宫产),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12±0.31)天、手术用时(87.23±19.87)min、术中出血量(199±80)ml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针对视野不清等情况,应暂缓剔除。

    作者:朱中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靶点射频联合针刀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针刀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05月至2014年10月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T引导靶点射频热凝并“回”字型针刀整体松解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用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四天、术后1月、术后3月VSA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于术后三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术后四天、术后1月,术后3月VS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针刀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郁立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14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有5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5.4%,治疗组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昌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对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与效果。方法:收集痔疮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加强疼痛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痔疮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通过分组实施不同手术方法来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予以对照组患者开放式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治疗中应用微创手术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高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在评估食管胸上段癌T分期及切除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食管胸上段癌患者,术前患者常规行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判断肿瘤T分期及是否可切除,对比术中实际T分期及外侵情况,分析术前判断与术中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活动度好的患者中仅2例术中发现外侵,判断准确率为98.7%,活动度一般患者中有9例发生外侵,判断准确率为85.2%,活动度差的5例患者术中均发现外侵,准确率100%,总体判断准确率为95%。术前判断可根治性切除患者中共11例患者出现外侵,9例为侵犯气管。结论: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可准确判断食管胸上段癌的可切除率,是CT等检查的有益补充,但在判断病变与气管关系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

    作者:曹建伟;耿明飞;朱东山;黄晓宇;周福有;胡崇明;李剑;付东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研究循证护理的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肾囊肿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肾囊肿患者,给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配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肢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心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余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究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在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乙组的总有效率为88.9%,88.9%>6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义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手术患者2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并探究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200例手术患者中,切口感染者15例,占比7.5%。通过对15例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是否存在参观人员、急诊手术等是主要因素。结论:针对手术室引发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内窥镜检查以及外科剖腹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内镜窄带成像检查以及内镜下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内镜技术应用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能保证临床诊治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苏惠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36/4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26±2.79)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3±2.8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1.11%(5/45),对照组24.44%(11/4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健康调查量表积分为(518.57±55.69)分,对照组(441.53±46.95)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何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