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敦陆;姚乐;许明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在骨科围手术期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方式。以此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恢复情况得分为82.9±7.5分;对照组术后第6个月恢复情况得分为70.2±6.6分。比较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手术后总体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针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快速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症状,并且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也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加快关节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78例在我院分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予以无保护会阴接生和常规助产接生方式进行分娩,对两组母婴结局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分娩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6%,会阴侧切率为5.2%,产后出血率为2.6%,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率为10.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为(67.2±5.4)min,住院时间为(4.2±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为(234.6±84.3)ml,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7±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能够降低患者会阴侧切率,能够改善母婴结局,更有利于产妇分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明确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我院常规体检病人30例,对中毒组以入院14天为存活标准,分别于第1、3、7、14天采集患者肝肾功能指标Cr、SUN、UA、ALT、AST,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毒组在1、3、7、14天分别死亡11、9、2人,存活组Cr、SUN、UA、ALT、AST随日期而逐渐升高,升高数值较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中毒组各天书与对照组比较Cr、BUN、UA、AST、AL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中毒组中第1天至第7天Cr、BUN、UA、AST、ALT 均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 Cr、BUN、UA、AST、ALT水平逐渐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且损伤程度与中毒进行性程度有关。
作者:李海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然后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展开研究分析,统计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比实施护理对策前后的效果。结果:护士自身因素比例为85.0%;医患双方因素比例为10.0%,其他因素比例为5.0%,经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后,投诉率、差错率、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等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之后,病房投诉率、差错率、风险发生率均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保障了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胜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并对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急诊科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用药治疗,总结评价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不良反应4例,对应治疗后改善。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用药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门诊输液室专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将PDCA 的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具体运用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门诊输液室新护士带教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能充分发挥新护士主观能动性。结论:PDCA 循环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新护士带教质量。
作者:丽娜;叶泽君;蒙凤;覃秋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儿在麻醉复苏室时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多个术后手术患儿,将其分成两组。第一组手术患儿在进入麻醉复苏室后由复苏室护士全程陪同照顾,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同时让其亲人待在患儿身边;第二组则没有护士及亲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二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论:第一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第二组,由此可见,麻醉复苏室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尤为重要。
作者:杨秀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的肝癌介入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临床护理路径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睡眠障碍、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局部出血、压疮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佩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碎石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碎石时间以及手术时间(8.69±0.36天、19.45±3.10分、38.45±3.19分)短于对照组(12.56±1.94天、26.12±1.49分、45.78±3.49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96%高于对照组52%,观察组术中并发生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的效果。方法:以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地1000名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n=500)和对照组(n=500),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前的资料为对照组,非传染性疾病具体控制机制实施后的资料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际控制成效。结果:研究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10.4%显著低于对照组1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59,P<0.05)。结论:在农村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合理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慢性病控制整体工作水平,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保障。
作者:李继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身多发脂肪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多发脂肪瘤的特殊性,通过为患者设计的因地制宜的特性护理方案,术前术后对其进行评估,给予对症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结果: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伤口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通过周密细致的整体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洪男;倪晓威;耿建超;李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量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韩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切除阑尾进行病理化验,术后1周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有2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腹腔积液,粘连性肠梗阻情况,2周后经过保守治疗,并发症均消失。结论: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关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给予积极的临床处理,可以提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愈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严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颌面外伤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7例)和实验组(4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情绪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t=5.44,5.39,6.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外伤患者大多存在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颌面外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梅侠;于娅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支原体肺炎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3%,对照组为5.6%,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肯定,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秋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甘精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规律应用降糖药,观察组患者则在降糖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C肽、体重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对照血糖控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以及体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甘精胰岛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幸日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车祸伤患者现场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出诊救治的595例交通事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现场急救与护效果。结果:595例患者中,有590例患者安全入院,成功抢救率为99.16%,有5例患者在入院途中死亡,死亡率为0.84%。结论:科学有效的现场急救与护理能够将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
作者:岳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通过分组实施不同手术方法来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予以对照组患者开放式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治疗中应用微创手术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高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至2016年1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收集、调查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高危因素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诊治,控制患者的病情,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黄小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时使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使患者更加受益,在临床治疗中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保证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敦陆;姚乐;许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