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在慢阻肺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杨义发

关键词:多索茶碱, 氨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的78例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P<0.05)。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比氨茶碱更有效安全。可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收的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患者一共有9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呼吸道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使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使并发症明显降低,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敏;杨建芹;何俊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急救患者40例,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急救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失血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中抢救成功率以及失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也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云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物对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患有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跟进治疗观察3个月,160例患者治愈145例,好转患者15例,无效0例(P<0.05)。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慈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输液接头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接头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行PICC穿刺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连接输液,对照组使用肝素帽接头连接输液,比较两组患儿PICC的堵管率。结果:试验组堵管率为0,对照组堵管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 中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PICC的堵管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现状,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本院感染的标本中分离的1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然后进行分析。结果:1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57株,占44.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有72株,占55.8%;129株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MARS对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1%和37.9%;余下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50%。结论:MSSA 对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校好的敏感性,而MRSA 表现为多重耐药性,万古霉素是理想的药物,其耐药率为0。

    作者:陈淑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时使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使患者更加受益,在临床治疗中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保证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敦陆;姚乐;许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不同采血部位的比较

    血气分析能反映出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因此,血气分析对于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均有重要意[1]。因此动脉穿刺技术成为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目前新生儿的血气标本采集途径主要是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我科从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随机选择120例患儿,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进行采血,对三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葛丽雅;李莉;郑丹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难治性大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分别给予子宫按摩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子宫捆绑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子宫切除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子宫按摩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对患者血清v WF、MCP-1、BDNF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对患者血清vWF、MCP-1、BDNF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取健康者50例作为比较参考对象。对三组人员的血清vWF、MCP-1、BDN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高于健康组(P<0.05),BDNF水平则低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血清vWF、MCP-1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并改善血清vWF、MCP-1、BDNF水平,促使其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锦龙;董进宇;赵静;姚俊英;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90例,采用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按照不同得分进行等级分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难度评分系统评分,将患者根据难度大、中、小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患者手术时间≤100min人数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手术难度评分越高,手术难度越高。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郭海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传染病防治中医护管理与人性化护理方法

    传染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症状复发、发病急等特点,并且传染病还常常伴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由于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适合陪护人员进行陪伴,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负面心理情绪,对治疗的配合度不高,影响治疗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需要做好医护管理工作,加强对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从而提高舒适性和生活质量。本文笔者主要研究传染病防治中医护管理与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作者:罗翠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量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韩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索出更有效的应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感染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对照方法,把本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这段时期中的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100例进行临床分析,利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100例病患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通过采取联合预防治疗的治疗措施,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患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预防和心功能变化这些因素上的表现来进行详细分析。结果:通过治疗观察,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联合预防治疗的措施之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并发症,加快患者出院的速度,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借鉴。

    作者:唐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2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4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减退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武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天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6%vs89.5%,)、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vs9.2%)。结论:阿奇霉素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广泛应用。

    作者:陈贵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检查脑部血肿清除情况,发现46例患者血肿清除情况超过80%,血肿清除在50%-80%的有5例,血肿清除小于50%的有1例,治疗有效率达到96.2%。结论: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时候,分析、观察患者病情,予以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块等特点,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杨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综合疗法,及时观察病情实施护理措施。结果:62例经治疗护理后治愈出院,4例转院,2例再次复发入院,均无并发症。结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科临床疾病,通过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玲丽;王秀芬;徐利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抽选98例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3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8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1.58±3.94)m/s,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55.79±5.8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40.25±5.13)m/s,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欧阳业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及氨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多索茶碱、氨茶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氨茶碱疗法对照组,多索茶碱疗法实验组,评定预后的疾病效果。结果:实验组病症得以好转者38例,占比95.0%,和72.5%的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临床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多索茶碱疗法作用突出,可缓解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袁兴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ERCP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探讨

    目的:探究基于ERCP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接诊的83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体检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83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821例,成功率为98.0%,出现并发症17例,总并发症率2%,上述患者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探究可知:对应用ERCP术治疗胆胰疾病的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是进行内镜下进一步治疗各类胆胰疾病的基础,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以降低操作难度,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降低患者费用,才能有利于在临床上的推广。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