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珊;田伟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胃镜检查和无痛胃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患者的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的疾病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检查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但是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动更为明显,但与检查前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咳嗽、恶心呕吐和咽喉疼痛等,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无痛胃镜检查具有精确度高,患者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较低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守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的优质护理的质量管控。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75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乙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综合管控,在责任护士工作的基础上,由护理组长进行层级管理,注重各项护理工作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果:乙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均优于甲组患儿,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优质护理病区的管控,能够对护理的总体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了病人安全,减轻了护士个人承担风险的压力,减少了护理差错,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索质量管控升化,推进优质护理内涵建设的核心,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胥小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接头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行PICC穿刺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连接输液,对照组使用肝素帽接头连接输液,比较两组患儿PICC的堵管率。结果:试验组堵管率为0,对照组堵管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 中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PICC的堵管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ADL 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小骨窗显微手术较保守治疗效果更显著,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镇江;庄永辉;戴成国;王安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常见合并症的发病。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已被确诊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合并症和辨证分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观察。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可见,老年糖尿病一共可分为四种类型,表现为:阴阳两虚型人数<湿热困脾型人数<阴虚热盛型人数<气阴两虚型人数;合并症以脑血管病、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为主,除此之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低血糖为少数。(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分析和观察可以发现:老年糖尿病阴阳两虚型患者少,气阴两虚型患者多;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世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53例。参比组患者按护理规程执行一般操作;研究组患者则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特点及方法等开展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病情改善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短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晚期患者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及出院指导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一次性支架置入成功率达100%,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能迅速解除患者梗阻症状并重建胃肠道营养通道,术前做好术前指导及心理疏导,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林丽雯;苏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5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环孢素A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患者达到了CR,3例患者达到了PR,1例患者达到了NR。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毒副作用,但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在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时,使用环孢素A的手段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青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14年5月份针对本社区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填写308份北京市肿瘤防控核心知识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分析,2014年9月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后,在同人群中做调查问卷299份,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9月份对308例肿瘤防控核心知识问卷调查人群,进行了第2次知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99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辖区百姓对肿瘤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对肿瘤是本市死因排行第一的疾病知晓率由49.67%提高到91.3%,对肿瘤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的由9.9%提高到36.50%,对恶性肿瘤可防可治认同度显著提高;愿意参加体检筛查的人员由89.28%提高到99.30%,对大肠癌和肝癌知晓程度也得到显著提升。结论:通过问卷数据分析表明,针对辖区居民肿瘤防控知识干预工作的开展,对提高辖区居民的肿瘤防控知识及防控意识起到了显著效果。
作者:赵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明确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我院常规体检病人30例,对中毒组以入院14天为存活标准,分别于第1、3、7、14天采集患者肝肾功能指标Cr、SUN、UA、ALT、AST,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毒组在1、3、7、14天分别死亡11、9、2人,存活组Cr、SUN、UA、ALT、AST随日期而逐渐升高,升高数值较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中毒组各天书与对照组比较Cr、BUN、UA、AST、AL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中毒组中第1天至第7天Cr、BUN、UA、AST、ALT 均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 Cr、BUN、UA、AST、ALT水平逐渐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且损伤程度与中毒进行性程度有关。
作者:李海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然分娩产妇40例,时间在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5.00%,观察组产妇恶露量(4.02±0.54)ml、子宫底高度(7.13±1.15)cm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产褥期妇女尽快康复。
作者:魏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骨科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在预防伤口感染的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为率6.7%,对照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2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76.7%,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患者伤口感染,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儿童保健门诊应用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治疗的患儿,将10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50例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两组患儿家长的不确定感、焦虑程度以及患儿出现的生长健康问题、疾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均比对照组低,且患儿出现的生长健康问题、疾病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健康教育能使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雪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 Ml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者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者中断,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或者坏。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急性心梗起病急发展快,危害大。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1],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植入支架的办法迅速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目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术法以机械方式将处于闭塞状态的冠状动脉直接开通,有恢复血流的效果[2]。该术法是侵入式术法,影响因素多,为了保证术后良好预后,需要为患者行围术期护理,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本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共开展急诊PcI 64例,死亡1例,通过精心组织,术前术后严密监护及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肠胃科2015.2~2016.2收治的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患者8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三联疗法,观察组(n=40)基于对照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低于观察组97.5%,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82.5%,明显低于观察组9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诊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学技术也不断在提高,整体护理服务的理念在急诊医学的不断深入,全国正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在急诊护理中得到体现,急诊科是医患矛盾发生的主要成所之一,我们改变了过去一味的抢救治疗,重视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将抢救患者与心理护理治疗紧密结合应用急诊的临床,大大提高了急诊治疗和抢救的效果,笔者不才,将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的分析研究如下,愿与同道共享。
作者:胡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讨论,并对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59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调查,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状况,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高的10例,生活质量评价一般的22例,生活质量差的27例,评价有效率为54.2%,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高的11例,生活质量评价一般的35例,生活质量差的13例,评价有效率为78.0%,护理后明显好于护理前。患者治疗后CobbS角为(5.7±2.1)度,治疗前为(25.4±5.8)度;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为(94.3±5.8)mm,治疗前椎体高度为(43.6±11.2)mm,患者治疗后状况也明显好于治疗前。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潘涛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3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均早期使用机械通气,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治愈31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88.6%。结论:在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及时有效采用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范中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县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平均满意度达到9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平均满意度的40%,在研究组中,患者对护理达到非常满意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高于在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达到非常满意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采用优质的护理方案可以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患者病情的缓解作用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龙孟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儿童在输液过程中,因为儿童手部随意移动而照成针头的移动,因此人们发明了输液固定板作为输液辅助设备,然而现有的输液固定板均为单一整体,而输液的儿童手型大小不一,此外,现有的固定板表面还是木板、塑料结构,无法达到舒适注射的效果,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制作了一种儿童输液收缩型固定板,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文丽娜;罗飞云;李灵;蒙凤;覃秋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