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祥
目的:探析营养干预对哺乳期妇女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位哺乳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为分组原则(54例/组)。对照组未给予营养指导、观察组给予营养指导,对比分析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妇女对营养知识的掌握较指导前有所提升,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打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其能量的摄入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哺乳期妇女中对其进行营养指导的干预,可有效提升妇女对营养状况的认识度,并有效的改善能量的摄入,可推广应用。
作者:赵竟屹;石敏;李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急诊直视气管插管抢救的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总结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8月期间,急诊直视气管插管抢救的危重症患者60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回顾。结果:在60例患者中,有59例成功插管,其比例为98.3%,一次性插管成功的患者为50例,占据83.3%的比例,在插管期间并无其他并发症状出现。结论:急诊直视气管插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且插管一次性的成功率较高。这对于患者维持正常呼吸,确保患者气道的通畅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便于患者抢救。
作者:陆金帅;王霞;薛克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补肾疏肝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采用补肾疏肝调周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LH、LH/FSH、T、AND、FA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者治疗期间,排卵率逐渐提高。结论:采用补肾疏肝调周法,能够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临床表现及高雄激素血症,降低LH、LH/FS、T,促进排卵。
作者:阮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的孕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为实验组即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联合用药组,对照组100例为对照组即缩宫素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效果确切。
作者:马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验光配镜用于屈光不正引起调节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调节性视疲劳患者资料,均是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视疲劳;先对患者屈光不正因素进行分析,统计调节性视疲劳的临床症状;采用验光配镜法进行治疗,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性(P<0.05)。结果:屈光不正是由于遗传、不合理用眼等因素造成,调节性视疲劳患者以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眼皮沉重感、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等为主要症状,且患者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症状并存。本次80例治疗结果,显效65例(81.3%),有效12例(15%),无效3例(3.7%),总有效率96.3%;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明显,仅少数眼疲劳、眼胀痛等。结论:医学验光配镜用于调节性视疲劳治疗效果明显,对屈光不正调节作用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任万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膀胱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创伤性膀胱破裂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随机的分成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23例,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的康复效果较好,未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膀胱破裂,能将治疗的效果大化,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
作者:王军宏;刘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研讨对象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观察对象,遵循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七氟烷和一氧化二氮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以及手术前后 MMSE 评分(简易智力状态量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24hMMSE评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6h,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hMMSE评分就接近术前MMSE评分,而对照组在术后24hMMSE评分才接近术前。结论:针对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无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还是采用吸入麻醉,均会在术后短时间对患者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但前者能有效提高术后苏醒质量,更利于患者恢复,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杜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需行Miles结肠造瘘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及并发症情况,并做出总结。结果:Miles术结肠造瘘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结论:针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需尽早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宋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生理指标与血气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心率、PH、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徐杰;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十二指肠镜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并讨论其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60例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检查时用的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6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病例在院期间全部治愈,且在住院时没有复发的患者。结论: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用十二指肠镜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为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患者拔出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护理与抢救。方法:选择本院接受介入手术的59例患者,术后鞘管拔出发生迷走神经反射6例,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6例迷走神经反射抢救成功,效果满意。结论: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与患者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穿刺及拔鞘时疼痛、尿潴留等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可以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宁雯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内消毒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根管治疗患者(7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氢氧化钙糊剂消毒,观察组予以甲醛甲酚(FC)根管消毒,观察两组患者封药前后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率、疼痛消失时间、显效率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疼痛率为14.71%(5/34),显著低于对照组64.71%(2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药后,观察组、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25±0.25)d、(4.58±0.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33/3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59%(24/3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可显著提高消毒水平,降低疼痛率,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茂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咨询运用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制度不断深入,我国的医院药事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临床合理用药咨询运用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升临床合理用药咨询工作质量的对策三个方面加以展开。
作者:曾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开展协同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肺癌晚期患者6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的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此外实验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生理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肺癌晚期患者疼痛的程度,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儿童牙科畏惧症的预防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口腔科收治的90例牙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取的儿童患者病历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对所选的儿童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经过研究调查,儿童患者对牙科治疗缺乏相关知识,在进行牙齿治疗时会引起儿童患者疼痛体验,在环境不好的牙科就诊时也会增加儿童的陌生感和增加儿童家属的心理负担,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儿童对牙科的畏惧。这严重影响了儿童患者在进行牙齿治疗时对医生的依从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畏惧症已经严重影响了儿童牙科的治疗效果,所以有必要对儿童牙科畏惧症进行预防治疗,本文就预防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罗凯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儿科护理中一个月互换沟通技巧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儿科680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88%,对照组为87.0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0.59%,对照组为2.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章,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显著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护理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刘文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HO-1和TLR2/4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0例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HO-1和TLR2/4进行检测(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其表达水平以及临床表现的意义。结果:直肠癌患者组织中 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组织中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在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现,呈正相关关系,是病发、病情恶化的信号。
作者:刘红权;刘云庚;祝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循证药学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市某医院收治的240例抗生素使用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干预方法,将240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120例。A 组行循证药学干预,B 组行常规药学管理。观察两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合理用药率。结果:A 组不合理联合用药率、用药档次过高率与用药疗程过长率分别是5.83%、9.17%、10.83%,B 组是10.83%、16.67%、1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无适应症用药率与用药不当率,A 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药学干预用于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药物应用不合理率低。
作者:朱舒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于14d后回访调查,对比2组患者止血时间、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使用SAS评分表,综合对比两种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统计满意度。结果:本次48h 内,对照组成功止血30例,成功率85.7%,4例并发症,以发热、感染、疼痛等为主;观察组成功止血34例,成功率97.1%,仅1例并发症,表现为发热;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度88.6%。结论:循证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护理效果更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国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未给予院前急救的患者30例,作为A组,给予院前急救进行干预的患者30例,作为B组,并观察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至用药时间、心率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B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发病至用药时间少于A组,不仅如此,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A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效率,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杨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