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灵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后放置球囊导尿管治疗宫腔粘连的护理措施。方法:统计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3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放置球囊导尿管的治疗情况,阐述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及心理疏导和出院指导的意义。结果:本组数据中治疗总有效率91.3%,术后3个月67.0%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术后放置球囊导尿管安全有效,正确实施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胡彦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他们随机平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痊愈率达40%,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仅27%;干预组患者的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的高有效率仅60%。结论:干预组由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护理干预,不管是有效率和痊愈率都高于对照组。因此,护理干预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作者:刘宏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与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相关性,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小儿湿疹110例、荨麻疹70例、丘疹性荨麻疹110例,获取年龄、性别、中医体质等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湿疹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荨麻疹多见于1~3岁小儿,丘疹性荨麻疹12岁以下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男性比重高于女性;所有患儿肺热阳盛42.41%、痰湿腻滞33.45%,阴虚燥红18.62%,气虚倦怠4.48%,阴虚迟冷1.03%,丘疹性荨麻疹肺热阳盛率44.55%高于湿疹36.36%,荨麻疹痰湿腻滞27.14%率低于湿疹36.36%、荨麻疹2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热阳盛型患者年龄集中在0-6月、19-24个月,痰湿腻滞分布较均匀,阴虚燥热集中在0-6月;0-6个月、19-14个月肺热阳盛率高于痰湿腻滞、阴虚燥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发生与年龄、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发生又可能体质形成有关;出生6个月内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高发时期,多见湿疹;6-24个月,是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高发时期,至24个达到高峰,可能与儿童活动能力增强有关;24个月后发生率持续下降,多见获得刺激源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应加强教育干预;患儿6个月内多见肺热阳盛,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变化与变态反应性片皮肤病发生有关。
作者:崔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间行手术的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进行鼻内镜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鼻外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定患者恢复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III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治愈率明显高于 II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良好效果,该手术后复发率较低,临床分型越轻,其治疗有效率则越高,应尽早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白庆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控制剖腹产,降低剖腹产率,减少产妇分娩及新生儿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735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娩总数735例,剖腹产为474例,剖腹产率为64.5%;剖腹产以胎儿因素为主要因素,共265例,占55.9%;剖腹产指征前4位,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脐带绕颈。结论:加强产妇及家庭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并积极开展产科新技术以降低剖腹产率。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芪与三七协同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胃溃疡的病因病机选择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联用组、西药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3.3%、60.0%、80.0%、40.0%。其中西药组的治愈率低,与其他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黄芪三七联用组的治愈率高,分别与黄芪组、三七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联用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98.0%、53.3%。其中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低,与其他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黄芪三七联用组的总有效率高,分别与黄芪组、三七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联用组、西药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74.1%、72.0%、89.3%、57.7%。其中西药组的Hp清除率低,与其他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黄芪三七联用组的 Hp清除率高,分别与黄芪组、三七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际总有效率<预估效应C,联合用药表现为协同作用。在接受治疗期间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联用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患者的依从性良好。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结论:黄芪与三七联用可以有效地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良好,治愈率、有效率、Hp清除率均高于单药应用组和西药组,并且没有西药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胃溃疡的优选方案。
作者:张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西药阿莫西林理化特征以及药理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服用阿莫西林药物患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阿莫西林成功临床应用案例,了解阿莫西林在人体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西药阿莫西林具有显著的消炎和抗菌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病菌造成的身体各种感染症状,并且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西药阿莫西林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对于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以及流血嗜血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和上下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伤寒、单纯性淋病以及消化道溃疡疾病上,治疗效果明显,另外,西药阿莫西林配合其他药物对一些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疾病,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用了我部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8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吗丁啉可以大大提高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振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内科住院部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2例作为实验组,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服用辛伐他汀40mg和20mg后的1月和3月血脂、AL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CK)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1月与3月时血脂(TC与 LDL-C)达标率分别为51%与64.7%;对照组1月与3月时血脂(TC与 LDL-C)达标率分别为40.4%与45.3%,从治疗后1月和3月的达标率角度分析来看,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云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简要分析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原因及影响,为促进在职护理人员提升自身水平、改善护理方式方法,为今后在职护理人员提升护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参考文献、相关数据,分析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普遍情况、再教育前后护理情况的改变,以及提升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对提高护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的影响和重要性。结果:在职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护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结论: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有利于提升在职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能有效的改善护理方式方法,从而使医、护、患三者的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护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罗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迅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维持患者生命,防止继发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1存在的问题1.1沟通行为:①院前电话沟通:电话记录不详,没有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及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可能导致错派专科医师或救护车找不到地点耽误抢救时间,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②现场急救时的沟通:不能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遇到到复杂、严重的病情惊慌失措,与患者交谈不注意掌握语言的语气和节奏;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无预见性,不能及时、准确向家属交待清楚;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工作质量;③转运途中的沟通:未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潜在的风险并取得理解同意才能转运,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交待搬运患者时的注意事项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并发症,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④与院内相关科室的沟通;不能与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做好手术或抢救准备,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走入了教学课堂,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对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来说,由于其专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借助更加具有形象性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就以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作个探讨。
作者:何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妇产科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病例,采用积极预防、密切观察、抗休克治疗、功能衰竭治疗的综合方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临床抢救治疗后,均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失血性休克妇产科患者而言,应该及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严密的监测、有效的抢救措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明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整体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临床整体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儿均在发病3-10d内入院接受治疗,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已痊愈出院。结论:整体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黄疸患儿的死亡率,缩短了患儿退黄时间,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将患儿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恢复至正常范围,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关于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肾科住院并进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分析不同的深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并发症和处理对策。结果:我院100例中有7例误穿动脉,4例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渗血2例。置管的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12例,导管栓塞7例,导管意外脱落4例。结论:深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方便方法,操作简便,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经过干预措施能降低深静脉直观的并发症,提高导管的使用率。
作者:郑芳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点。结果:高龄老年心力衰竭心功能多为 IV级,随着年龄的增加,典型临床表现减少,非典型症状咳痰、精神障碍等增多,多伴有肺、肾合并症。结论:高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早期治疗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护脏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张云珊;田伟盟;钱海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5例高年患者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过程及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和护理心得。方法:先行股静脉穿刺,放置7 FA 鞘管,送入导管电极,心电监护,见起搏钉后固定电极并连接起搏器,X-Ray确定放置位置。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起搏情况,做好心理、穿刺口和饮食护理,同时给予活动指导预防电极移位脱落。结果:25老年危重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体会高龄患者一般存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植入临时起搏器后需卧床休息,易引起栓塞事件,尤以肺栓塞多见,因此尽量缩短临时起搏器植入时间,有利于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并给与有效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正义;栾容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实行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与预后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微创手术后,急性生理系统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24h内,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数据不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的48h与72h后,腹腔淀粉酶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在采用微创手术后,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评分,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服磁朱丸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感音性耳聋的效果。方法:对所选53例患者行针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纯音听阈的变化情况。结果:53例患者经治疗后,12例痊愈21例显效,15例好转,总有效率达90.6%。结论:磁朱丸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感音性耳聋效果显著,是一用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乡镇卫生院的疾病控制情况,探讨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方法:以2013年笔者下派支援所在的乡镇卫生院的疾病控制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探讨其对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及效果。结果:通过乡镇卫生院的一系列针对性改革完善措施的实施,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结论:乡镇卫生院受限于其自身的规模和医疗功能,存在组织管理、制度与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应急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疾病的有效控制。从加强管理、树立有效的规范制度、引进医疗人才并加强培训、规范传染病疫情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与疾病控制机构的联系等可以实现乡镇卫生院的疾病控制水平的显著提高,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王光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