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华
目的:分析了制鞋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节,探讨适用于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对制鞋厂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其使用的化学品以气质联用法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生产环境浏定结果计算卫生评价指标和危害程度分级等客现指标,运用HACCP 原理,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提出科学、客观的预防控制技术。结果:该制鞋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已烷等多种。粉尘包括矽尘、布尘和皮革尘。毒物和粉尘作业符合卫生标准,危害级别为0级,属安全作业;噪声超标的场所占22%,危害级别为Ⅰ级,属轻度危害作业。针对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三方面提出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实施监控。结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用于鞋厂职业病防护基本有效,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文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有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包括营养管理、运动管理、心理管理及血糖监测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服药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加快糖尿病患者康复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秀珍;刘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以记忆力障碍和智能减退为主,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因多种并发症而死亡,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现代医学虽然在某些环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整体上仍然未能揭示其疾病本质,对其治疗也依然处于探索阶段[1]。中医学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与五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由精、气、血亏损不足,髓海失充,脑失所养,或气、火、痰、瘀诸邪内阻,上扰清窍所致。在对老年性痴呆病机的阐释中,中医学既重视五脏整体的功能状态对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影响,同时又强调脾胃病机的重要作用。盖因脾胃主导气血之生化,又为翰旋气机升降之总枢,《难经》有言:“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此虽以呼吸言气机的升降出入与五脏功能的关系,同时又说明脾胃在调节其它脏腑功能关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脾胃虚弱或调节异常,则心肺与肝肾功能紊乱,气血失和,清阳不升,浊阴内踞清窍,髓海被伤,神机逆乱,则痴呆成矣。故脾胃功能异常关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马东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退行性膝关节炎(knee joint osseous arthritis,KOA)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的疼痛、僵硬、肿胀、功能活动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分别为2.59/1000和1.71/100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总结分析张卫华教授以电针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作者:张留;张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践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普外科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合作组30例,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对照组30例,实施旧护理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合作组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感谢信中点名表扬护士的人次数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密切医、护、患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达到“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的目标。这样不仅能减少护理纠纷与投诉的发生,让医护与病人及家属的关系更加和谐,还能优化服务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永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药物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其应用于胃肠手术预防切口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普通外科所收治的80例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病程及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将其平均分为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组,每组4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青霉素组患者使用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组使用头孢呋辛,观察两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3天和第5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来预防切口感染,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今后广泛推广。
作者:周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青光眼手术以后伴有白内障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4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以后并发白内障的病人45例,对其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45例病人通过临床手术以后视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手术以后三个月矫正视力在0.01-0.1的病人有3例,0.1-0.4的病人有5例,0.5-0.9的病人有32例,在1.0或者1.0以上的病人有6例。手术以后所有病人眼压控制良好,手术之前和手术以后的滤过泡形态没有变化。结论:青光眼手术以后伴有白内障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以使视力明显提高,同时对滤过泡没有明显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选取72例80眼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均36例40眼,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住院时间和视力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7.22%同对照组患者的75.00%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视力状况,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优质护理措施具有良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朱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总计27.3%低于对照组6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8.2%明显高于对照组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母婴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瑞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而骨折病人术后疼痛是临床上常见、普遍、重要的现象,由于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得得神经末梢,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切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早期活动和饮食状况等,造成创口愈合延迟、康复过程减慢等。故有效的麻醉后镇痛能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手术后身心康复十分重要。[1]
作者:孙志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更年期妇女的影响,文章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到院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女性80例,将病例组按照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情况,结果是观察组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女性更年期的综合征影响要大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王永雅;范莉芳;周玲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高龄患者对症进行麻醉,并观察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应用麻醉术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病情发展情况进行麻醉方式的选择,观察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实施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生命体征均呈现平稳症状,麻醉效果均获得了患者极高的满意率,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海;曾文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26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3例,主要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1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周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4年02月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将其分成实验组49例,对照组49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病例应用健康教育,观察教育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为(125.54±10.62)mmHg,舒张压为(75.64±6.95)mmHg,健康知识得分为(7.98±2.0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雪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胫骨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经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骨科就诊治疗的胫骨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的23例患者进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常见病因,为老年人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或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所患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其发生情况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P<0.05),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在各类型中,以房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其次是混合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和扑动等,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
作者:徐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在上环术中的应用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采取上环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96%(24/25),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为80%(20/25),两组数据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环手术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淑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有及早开展早期康复需要、条件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实验,经筛选、剔除,以全身麻醉手术者43例纳入全麻组,以硬膜外麻醉手术者51例纳入硬膜外组,统计对比术前1d、术后12h、7d、30dPCOD发生情况与MMSE水平。结果:全麻组术后12h、术后7dMMSE分别为(17±2)分、(20±2)分低于硬膜外组(19±2)分、(23±2)分,全麻组术后12h发生COPD率、术后15dMMSE下降率分别为37.21%、23.26%高于硬膜外组%、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显著,影响时间较长,有及早开展早期康复需要、条件者,若符合麻醉条件,宜选择硬膜外麻醉。
作者:陈仕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所有临床医生与输血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输血安全性的提高,也就是保障从采血至为患者输血的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与大部分临床治疗技术相同,输血也具有潜在风险,包括传播疾病、检测技术与项目的局限性、免疫学副作用、指征过宽等,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安全输血的对策。
作者:杨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和经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我科12例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严格细致的护理观察,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预后良好。结论:实施良好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