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陈仕俊

关键词:老年人, 骨科, 认知功能,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有及早开展早期康复需要、条件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实验,经筛选、剔除,以全身麻醉手术者43例纳入全麻组,以硬膜外麻醉手术者51例纳入硬膜外组,统计对比术前1d、术后12h、7d、30dPCOD发生情况与MMSE水平。结果:全麻组术后12h、术后7dMMSE分别为(17±2)分、(20±2)分低于硬膜外组(19±2)分、(23±2)分,全麻组术后12h发生COPD率、术后15dMMSE下降率分别为37.21%、23.26%高于硬膜外组%、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显著,影响时间较长,有及早开展早期康复需要、条件者,若符合麻醉条件,宜选择硬膜外麻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塞采用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本文就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均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活血化浊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卒中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卒中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朱俊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21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1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5例,其中单侧11例,双侧2例,跨横窦2例,合并额颞部挫裂伤6例,合并小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4例,合并额颞部挫裂伤1例。术后再出血2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3例,随访14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1分(死亡)2例,2分(植物生存)1例,3分(重度残疾)1例,4分(轻度残疾)4例,5分(恢复良好)6例。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起病急,病情危重,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手术是减轻脑肿胀的有效措施,是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黄永健;李东海;王崇科;黄毅;方孟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长、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长、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类型分为两组,长钉组50例,短钉组5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且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骨折愈合、临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长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要多于短钉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通过随访,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差不多,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赵靖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6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较开腹手术效果更佳,安全性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吴国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草酸二铵在肝病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本文主要对甘草酸二铵如何在肝病临床治疗中产生作用以及其机理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肝病治疗的手段和技术。方法:通过对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行分析,简述肝病临床治疗中如何使用甘草酸二铵。结果:通过对甘草酸二铵如何在对肝病毒进行治疗以及机理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使用提供各类详实的参考资料。

    作者:董亚娟;杨文翠;敦义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术后自控镇痛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为30例,三组患者镇痛中使用罗哌卡因浓度不同,观察手术后4h、12h、24h患者 VAS评分,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等,比较三组患者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苏醒后不同时间点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乙组、丙组(P<0.05);甲组、丙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明显少于乙组、丙组(P<0.05);甲组、丙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组(P<0.05)。结论:0.25%浓度罗哌卡因在术后自控镇痛中使用能够取得良好镇痛效果,有效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同事安全性明显提高。

    作者:何明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洛铂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局部热疗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5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全组患者给予胸腔置管,胸水引流彻底后,治疗组给予洛铂30mg/m2溶于5%葡萄糖50ml、IL-2100万IU胸腔灌注,每周1次,2次为一疗程,同时给予热疗,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对照组无热疗。结果:A组控制胸水有效率为74.1%,B组52%,(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晓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心理、饮食、行为药物等方面干预,有效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任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住院的患者共102例,其中51例术后接受舒芬太尼镇痛,作为实验组,另外51例术后接受芬太尼镇痛,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种药物的使用量、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情况,实验组的用药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用药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VAS评分可见,用药后,实验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有1例出现心率下降,不良反应率为1.9%。对照组有2例出现心跳过快,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5.9%。以上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作为新使用的镇痛药,对于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文森;康明春;杨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高血压以及脑卒中病人中有何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不相邻的两个城市中的两个社区中的人群作为社区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社区干预组及对照组都各取2700名作为研究对象,且其年龄大于35岁;3年以后,对其进行随访,并对比分析两组在高血压以及脑卒中方面的预防效果。结果:社区干预组的疾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等,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社区预防的效果明显优于未实施干预的人群,其预防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够对高血压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并还可以提高其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以及治疗率;降低高血压病人并发脑卒中概率以及死亡率。而预防效果中,又以中年人群的社区干预效果明显好于老年人群。

    作者:贾克敏;周慧君;邓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78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血象分析,治疗6周后血压平稳后,两组患者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I)的抗原含量均为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作用于中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改善纤溶活性功能,减少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该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作者:沈全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肾衰非透析疗法患者的护理

    从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对症护理、用药护理、休息与活动、病情观察与生活护理、并发症等方面,对慢性肾衰非透析疗法患者的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3例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3例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1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17例患者经过术前护理、营养支持治疗、呼吸系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血糖下降快,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急腹症,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术前护理、营养支持治疗、呼吸系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作者:刘怡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鸡胚地龙膏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鸡胚地龙膏对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分为两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验证胚地龙膏配合针灸及其他理疗手段和单纯采用针灸及其他理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胚地龙膏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震;孙艳怡;李茂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69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采取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09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有腹部开放性外伤的病人一共有69例,对69例病人采取腹腔穿刺手术结合常规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手术以后相关并发症以及伤口恢复给予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本文一共69例病人,其中治愈一共有43例,占总体的62.31%;好转一共有26例,占总体的37.68%,临床总体有效率为100%。病人伤口恢复情况良好,手术以后出现切口感染一共有1例,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采取腹腔穿刺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机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啟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多巴胺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治疗中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患儿112例并分成两组,56例为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56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与各脏器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和脏器损害情况。

    作者:贾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要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本院选取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综合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等,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两组患者临床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0.0%、7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方式治疗效果明显,疗效迅速,能够有效的清除幽门螺杆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作者:尤忠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胃上部癌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胃上部癌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分为全胃组(41例)与近端组(50例),其中全胃组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治疗,而近端组患者采取近端胃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皆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随访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肺炎、腹腔积液、吻合口瘘、肠梗阻发生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近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全胃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组随访1年生存率为75.61%(31/41),对照组则为68.00%(34/50),两组随访1年生存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上部癌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可取得相似的效果,安全性皆较高,为此具体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处理。

    作者:黄柏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近五年的针灸治疗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和外周关节,也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早期极易误诊为坐骨神经痛、骨膜炎等疾病,因而延误治疗。晚期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现为了解国内针灸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新概况,特作此综述如下。

    作者:王亚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42例经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观察经胸腔镜(VATS,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肺大疱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3年来42例青少年复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并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平均住院5天,随访1-6年无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现象。结论:胸腔镜下切除使肺大疱切除术简单化,具有减小患者创伤,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长远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永华;曹宏旭;迟英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