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娟;杨文翠;敦义申
目的:探究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化疗,并且进行程序性护理,系统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在患者化疗结束后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在白血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没有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均达到预期目标。结论:运用护理程序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牛光敏;刘艳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迅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维持患者生命,防止继发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1存在的问题1.1沟通行为:①院前电话沟通:电话记录不详,没有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及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可能导致错派专科医师或救护车找不到地点耽误抢救时间,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②现场急救时的沟通:不能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遇到到复杂、严重的病情惊慌失措,与患者交谈不注意掌握语言的语气和节奏;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无预见性,不能及时、准确向家属交待清楚;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工作质量;③转运途中的沟通:未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潜在的风险并取得理解同意才能转运,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交待搬运患者时的注意事项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并发症,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④与院内相关科室的沟通;不能与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做好手术或抢救准备,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的护理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现在患者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中是把病人的健康视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应综合起来。才能避免或减少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产生各种矛盾和不和谐。沟通是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实施诊断、护理的重要媒介,所以在与病人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技巧性。沟通技巧在新的医学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宝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43例分为观察组,余者42例分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及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P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作业治疗,比较两组的 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是偏瘫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炜方;奚红武;奚潮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Barthel 评分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疗行为有一定的试验性和人身侵害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侵害的风险也在加大。所以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医患纠纷。在我国,医患纠纷正不断增多,如何正确规范医患关系,平等地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妥善处理医患纠纷,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法律课题。本文探讨了医患纠纷的范畴界定与理论定位。
作者:夏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第二产程剖腹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产科进行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孕妇20例,即实验组,同时选择非第二产程剖腹的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新生儿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要完善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掌握剖腹产的指征,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腹产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祁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9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的实施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性人性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6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改善情况,观察效果,指导临床糖尿病护理实践。结果:综合性人性化护理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低血糖复发率、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各类并发症的影响,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子维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接诊的行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的阑尾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本次研究48例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皆成功完成手术,仅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后消失,终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加强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周忠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为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9月入住我院的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42例,按双盲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用药后实验组 ALT、AST、DBTL、ALP 分别为(51.21±8.21)U/L、(82.52±6.52)U/L、(8.56±2.06)μmol/L、(176.62±16.25)U/L,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可缓解肝损害,改善预后,多烯磷脂酰胆碱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作者:杨世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高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行阿昔莫司药物治疗,分析其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选择30例符合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均分为3组。阿昔莫司组患者每天服2次阿昔莫司,250mg/次,氟伐他汀组患者每天晚上服氟伐他汀40mg,阿昔莫司联合氟伐他汀组患者同时服用阿昔莫司和氟伐他汀,均服药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调脂效果和安全性。结果:3组患者调脂效果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阿昔莫司与氟伐他汀联用的效果优于单用,3组患者的TC、LDL-C和 TG的含量分别下降29%、32%和40%,HDL-C的含量升高,联合用药组TC、LDL-C、TG的浓度降低,升高 HDL-C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结论:阿昔莫司和氟伐他汀联用可全面调节血脂,可以有效治疗复杂的高脂血症。
作者:赵宏;辛忠秋;郑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胃上部癌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胃上部癌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分为全胃组(41例)与近端组(50例),其中全胃组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治疗,而近端组患者采取近端胃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皆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随访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肺炎、腹腔积液、吻合口瘘、肠梗阻发生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近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全胃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组随访1年生存率为75.61%(31/41),对照组则为68.00%(34/50),两组随访1年生存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上部癌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可取得相似的效果,安全性皆较高,为此具体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处理。
作者:黄柏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主要为了研究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效果,用来指导临床上的肝胆外科治疗。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创伤病患84例,平均分成两组,一组42例。我们队实验组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另一组则进行常规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病死情况、粘连性肠梗阻情况等。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组三个相应的概率数据11.9%、16.7%和7.1%,对照组则是21.4%、42.9%和14.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肝胆外科治疗过程中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肺部的感染,降低患者的病死概率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并且还可以起到控制创伤的作用,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措施针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选取100例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无疼痛心肌缺血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伴有疼痛心肌缺血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差异。结果:两组不同患者在护理方法下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有效率92%为观察组老年患者;有效率70%为照组老年患者总,护理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措施针对老年无痛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可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有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包括营养管理、运动管理、心理管理及血糖监测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服药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加快糖尿病患者康复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秀珍;刘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总结药剂科的安全质量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剂科实施质量管理前后人员与药品管理的临床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质量管理,后者不实施,比较两组的药品管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反馈。结果:观察组在药品过期、损坏、滥用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计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药品合理使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谭全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并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手术患者既要面临生命的威胁,又要遭受躯体疼痛或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为为安。
作者:李玲;芦月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1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5例,其中单侧11例,双侧2例,跨横窦2例,合并额颞部挫裂伤6例,合并小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4例,合并额颞部挫裂伤1例。术后再出血2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3例,随访14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1分(死亡)2例,2分(植物生存)1例,3分(重度残疾)1例,4分(轻度残疾)4例,5分(恢复良好)6例。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起病急,病情危重,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手术是减轻脑肿胀的有效措施,是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黄永健;李东海;王崇科;黄毅;方孟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结合超肩关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手法复位结合超肩关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23例临床诊治资料,复位后随访3~16(10.12±0.41)个月。结果参考 Neer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优16例,良5例,差2例。结论:应用手法复位结合超肩关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复位后功能恢复佳、效果优良等优点;同时配合中药三期辩证口服治疗,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速筋骨愈合的作用,缩短患者康复时间,节省了治疗总费用,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青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分析研究MRI鉴别诊断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经我院临床或病理证实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进行MR仪扫描。结果:Ⅰ、Ⅱ、Ⅲ、Ⅳ度压缩骨折椎节数、压缩椎体强化、台阶征椎节数、附件及椎间盘受累数在良恶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讨论: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任意方位的直接成像,在鉴别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表现出独特优势。通过 MRI 增强检查以及弥散加权成像等检查,可更好地鉴别椎体压缩骨折的病因。
作者:陈江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