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克敏;周慧君;邓丽
目的:分析研究通心络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给予通心络和硝酸甘油,对照组仅给予硝酸甘油,两组连续治疗28天后,对两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田生朝;王妍凤;周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导管室专科护理模式。意义:训练有素的导管室护士,能够及时配合医师、运用熟练、精湛的护理技能保证介入手术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及早发现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来进行。结果:集体就餐者中发病的17人均参加了2013年7月28日的婚宴,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粪便及留样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事件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孙慧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138例经胃镜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的患者D2根治术的治疗方案,给以观察组的患者D2根治术配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5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1.8%),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胃癌临床疗效得到大大的提高,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武如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和外周关节,也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早期极易误诊为坐骨神经痛、骨膜炎等疾病,因而延误治疗。晚期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现为了解国内针灸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新概况,特作此综述如下。
作者:王亚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属于丙类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或疱疹和皮疹,在手、足、臀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只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患者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作者:华春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肛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低位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低位中晚期直肠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保肛术联合放、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Miles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保肛率、2年后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1.3±20.6)min、(168.1±24.5)ml、(3.7±0.6)d、(10.8±1.9)d,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术后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保肛率分别为82.4%、94.4%,对照组为55.9%、70.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肛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低位中晚期直肠癌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用了我部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8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吗丁啉可以大大提高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振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产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妊高征孕妇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00例妊高征孕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先兆子痫、子痫、难产、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体质量及 Apgar评分。结果:(1)观察组的先兆子痫、子痫、难产、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新生儿体质量为(3.41±0.43)kg,Apgar评分为(9.64±0.7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高征孕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患病率,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丁建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5例高年患者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过程及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和护理心得。方法:先行股静脉穿刺,放置7 FA 鞘管,送入导管电极,心电监护,见起搏钉后固定电极并连接起搏器,X-Ray确定放置位置。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起搏情况,做好心理、穿刺口和饮食护理,同时给予活动指导预防电极移位脱落。结果:25老年危重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体会高龄患者一般存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植入临时起搏器后需卧床休息,易引起栓塞事件,尤以肺栓塞多见,因此尽量缩短临时起搏器植入时间,有利于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并给与有效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正义;栾容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1号始我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和术后感染的检测和分析,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愈合良好,没有患者出现高热、切口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的变化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使用抗生素和不使用抗生素的术后体温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分泌物均无菌性生长。讨论:无需对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不主张术前预防性使用。
作者:李绍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价值。比较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与现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别。方法:选择在本院轮转期限为三个月的住院医生,分为院本部组及分院组,院本部组采用每周现场教学模式,分院组通过远程视频同步接受教学,并与院本部组共享数字影像图片资源。分别以考试成绩、报告完成量、自我评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现场教学模式组与网络远程教学模式组在考试成绩、自我评估方面及报告完成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82.32±4.21)、(81.69±4.13),(15.65±1.44)、(15.45±1.32),432份/人、415份/人。结论:在影像诊断住院医师培训中,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与现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相当。在无法实现现场教学的地点可适当开展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作者:张帆;杨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及妊娠躯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孕妇的精神关怀,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孕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产褥期抑郁症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胎儿属于半同种异体的一种移植物,植入母体内的同时没有受到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其中,免疫耐受发挥了重要作用。早产的主要机制还没有十分明确,既包括生物、物理、内分泌等因素,也包括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与激活。现根据细胞因子平衡、补体系统激活、固有免疫激活、胎儿组织相容性抗原成熟与母体致敏等不同方面对自发性早产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万小丹;王仙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规范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机械通气、维持血容量、纠正酸碱和电解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规范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的PaO2(动脉血氧分压)和PaCO2(二氧化碳分压)值。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规范治疗,有28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成功率为56%。还有22例患者因放弃的治疗,在随访中发现全部死亡,病死率为44%。对比2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和PaCO2,Pa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伍艳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中钢板内固定和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其中50例进行钢板内固定设为对照组,另外50例进行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的实验效果。结果:钢板内固定患者有效42例,有效率为84%,经皮克氏固定患者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钢板内固定和经皮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都有很好的效果,经皮克氏针有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莉;何梦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骨折患者中,12例发生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为10%;对12例发生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在其送检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8株,其中,1例出现双重感染,包括13株革兰阴性菌,占72.2%,革兰阳性菌为5株,占27.7%;手术切口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和手术时间具有直接关系。结论:为降低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医院需加强对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积极实现对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作者:戴淑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4例急性喉炎伴梗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76例,占92.7%,而对照组治愈57例,占79.2%,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术后自控镇痛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为30例,三组患者镇痛中使用罗哌卡因浓度不同,观察手术后4h、12h、24h患者 VAS评分,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等,比较三组患者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苏醒后不同时间点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乙组、丙组(P<0.05);甲组、丙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明显少于乙组、丙组(P<0.05);甲组、丙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组(P<0.05)。结论:0.25%浓度罗哌卡因在术后自控镇痛中使用能够取得良好镇痛效果,有效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同事安全性明显提高。
作者:何明星 刊期: 2015年第01期